印度算大國嗎?

啊嘟呦哏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四十個年頭,隨著改革開放的步步深入,中國快速發展,工業製造體系也越來越龐大,“Made In China”標籤已馳騁世界許多年,無論是發達國家,或是發展中國家,對中國產品的依賴程度都很高。其中包括與中國淵源頗深的印度。

中國已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現印度六分之一進口產品來自中國,數據顯示,2017年中印雙邊貿易額達84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0.3%,創歷史新高。印度在許多領域,早已離不開中國製造。印度有將近30%的電力產能來自中國設備;超過80%的印度太陽能組件用品來自中國;中國品牌智能手機已佔據了印度51%的市場份額。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中印理應同進同退,實現雙贏。不過,印度卻在許多事件上將中國置於對手的位置,提防著中國,又想超越中國。2014年5月,印度總理莫迪發起“印度製造”運動,目標是將印度打造成世界製造中心,推廣本土製造,擺脫對中國進口商品的依賴。今年4月初,印度教民族主義團體(RSS)領袖庫馬爾公開呼籲各國民眾抵制中國貨,他叫囂道,“中國不會在軍事層面上被打敗,因此必須通過抵制中國貨的手段來打擊中國經濟。”這樣的行為姑且不論其是否可以真的使印度擺脫中國貨,但從歷史的發展規律來講,這是極其不理智的行為。就拿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來講,導致的後果是列強入侵,中國慘遭列強碾壓,人民長期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而印度的盲目愛國抵制中國製造,或是發起單邊的貿易保護主義,和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對國家的危害性幾近相同。印度只有達成與中國的開發合作,才是符合印度國家利益的,才能實現“龍象共舞”。

當然,印度作為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發展中國家,其想超越中國的心態能理解,再加上中印兩國緊密的地緣關係,也使得印度時刻警惕著中國。可是,雲石君敢說,印度不可能超越中國。這不僅僅是因為中國有比印度更為強大的地緣實力,當然,這只是外因,而最重要的是印度本身有很多缺陷,這才是制約其發展程度的關鍵因素。而內因中一個關鍵原因是印度無法實現中央集權,這又是為什麼呢?

第一、外部壓力太小,換句話說就是對外擴張的動力不足。

從地緣格局上看,南亞次大陸是一個非常獨立的板塊,東有緬甸密林為阻,北有喜馬拉雅山脈、青藏高原為攔,西有興都庫什山脈為隔,南面波濤洶湧的印度洋。這種地緣格局就決定了在人類生產力水平有限的時代,這裡就像是一片與外界紛爭格局的桃花林,印度文明在這樣封閉的環境下自娛自樂,外部文明很難對其形成衝擊甚至顛覆。南亞次大陸算得上上天的寵兒,這裡耕地多,氣候溼潤,外來威脅不大,在農耕文明時代這裡簡直就是人類嚮往的美好家園。而人類都是有惰性的,生活得太滋潤,就會少了對外擴張領土的動力,也不會想中國一樣,為維護國家的大一統,必須集中資源來應對外來壓力。

雖然,古代印度也會遭受中亞遊牧文明週期性入侵,但對印度文明來說就像撓癢癢一樣,無傷大體,不會對印度文明的獨立性構成根本威脅。一則中亞作為大陸交通島的地理位置,會經常遭受強勢文明的入侵,成為他們的附庸,難以形成一支獨立的有強大實力的本土勢力,難以征服印度文明;二則,印度畢竟是個富饒之地,有那個能力去應付外部威脅。

一直以來,印度在政治上,一直是邦國林立、各自為政,極少實現統一。

第二、地緣核心不斷被肢解,印度本部核心區影響力不足

大一統是將中央的權力凌駕在各地方權力之上,而各地方勢力也會追求本地緣板塊最大化的利益。在大一統之下,各地緣板塊要為中央集權讓道,部分政治權力被剝奪。而各地緣實力又是參差不齊的,免不了會遭遇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局面,這也就是說地緣實力較弱的板塊所受到的限制會更多,而一旦這些板塊的人們心裡太過失衡,那麼,內亂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必須有一個強大的本部核心區作為中央集權的支撐。這樣,才有能力壓制邊緣的不滿,確保中央集權的有效性,同時,政治上的集權,又使邊緣地區的資源大量流向本部,使本部因此受益。

不過,印度卻很少實現大一統的局面,甚至,印度文明發源地:印度河流域,最後卻落入伊斯蘭文明之手,如今也就是與印度關係緊張的巴基斯坦國。而橫在印度河流域和恆河流域中間的近60萬平方公里的塔爾沙漠便是兩河流域分裂因子。

印度河板塊的丟失,使印度文明的核心縮小為恆河板塊,規模已減小,印度的地緣實力也相應降低。而印度文明和恆河板塊的對立和衝突,又加大了恆河板塊的消耗。最終,大大削弱了印度本部核心區——恆河板塊實力。正是因印度本部核心實力不足,無法有效壓制其它地緣板塊,這也就有了原屬印度的孟加拉國的成立。

第三、種姓制度紮根於民心,猶如一顆毒瘤難以拔出。

種姓制度是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以統治階層為中心,劃分出許多以職業為基礎的內婚制群體,即種姓。各種姓依所居地區不同而劃分成許多次種姓,這些次種姓內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許多聚落種姓,這些聚落種姓最後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層層相扣,整合成一套散佈於整個印度次大陸的社會體系。

最初種姓制度是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而創立的社會制度。南亞土著的達羅毗荼人(印度黑人)在人口數量上遠遠超過雅利安人,雅利安人為了確保統治權,便推出種姓制度,將印度人劃分為婆羅門、剎帝利、犬舍、首陀羅四大種姓。婆羅門、剎帝利是兩大高貴種姓,入犬舍、首陀羅是低等種姓、賤民。原本的種姓制度並非要劃分階級及人的高低貴賤,而是要確保本身雅利安人的執政權和保持各種工作都有一定的人數。然而隨著馬木留克、蒙兀爾等外來伊斯蘭教征服者統治印度,種姓制度為了政權經歷過許多調整,並在英屬印度時期為符合殖民者需要,被固定、僵化,成為階級森嚴的階序體系。1947年印度脫離英國殖民體系獨立後,種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正式被廢除,但是,在實際社會運作與生活上,受種姓制度的影響依舊很大。

種姓制度雖然利於統治階級對社會的管理,但負面影響也很明顯。因受奴化思想的影響,印度黑人難以擺脫種姓制度下的命運,擺脫不了奴隸的命運,對未來沒有期望,也就會破罐子破摔,不會對國家報以多少希望,甚至不會對國家有認同感。同時,宗教影響力過於強大,也削弱了世俗權力的作用,在種姓制度中,居第一等級的是擔任祭司的婆羅門,而國王、官吏組成的剎帝利屈居第二等級。

這種局面就致使了中央王朝派遣到地方上的官員的威信屈居於當地直接控制當地平民思想的寺廟和婆羅門,中央集權下的流官制在世襲貴族和祭司控制之地,顯得無能為力。

雖然,種姓制度利於印度統治階級維護社會穩定,但是,它是一把雙刃劍,同時也將中央集權扼殺。

雖然現在的印度在政治上已然成為一個主權實體,但內部紛爭依舊不斷,各邦在內政上擁有極大的自主權,甚至各行其是,讓新德里的中央政府分身乏術,無可奈何。

中國有很多形容團結的諺語: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人心齊,泰山移。印度在新德里中央政府領導下,使各邦團結一心,才會有更大的力量發展自我,強大自身經濟,才有機會擺脫中國貨。但是,印度在發展,中國也絕不會止步不前,印度對中國的警惕之心也絕不會消除。

那麼,為什麼印度會時刻警惕中國呢?


雲石君

印度當然算大國,只是說體量上是大國,但在國際影響力上還只能說是地區大國,比不上老牌的英、法、德等,跟美、俄更不是一個級別的。

印度領土面積和人口都是大國,印度在南亞沒有強鄰,具有天然的優勢

印度人口近13億,領土二百多萬平方公里。從這個程度上講,印度絕對是大國。尤其是印度的人口數量,讓很多人不得不重視這個重要的市場。

通過地圖我們發現,印度三面被印度洋包圍,具有天然的海上優勢,所以印度一直雄心勃勃,試圖稱霸印度洋。

南亞各國中,唯一一個有能力制衡印度的是巴基斯坦,但是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遠遠不如印度優越。只有很少的海岸線,這就形成了不利的一方。印度發展經濟貿易的優勢也更明顯。

印度在數據上軍事實力能排到前5,實際戰鬥力另說

印度目前的軍費在前五左右,海軍的規模在世界也是響噹噹的。尤其是近年來印度經常拋出上百億美元的採購大單,採購各種武器。從航空母艦、核潛艇到子彈等,印度還是建立了一直規模很大的軍隊,這一點不能否認。

印度在南亞,幾乎沒有什麼像樣的對手。除了和巴基斯坦長期對峙以外,對斯里蘭卡、馬爾代夫等國的軍事幹預,也讓印度自信心爆棚。

印度看似很強,但只能算是二流大國,跟美、俄差了一個檔次

總的而言,印度建立了比較強大的武裝,這一點不能否認,尤其是在南亞優勢很明顯。但是目前,印度在國際的影響力很有限,因為印度的地位並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印度不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印度目前倒更像是一個有分量的棋子,在個強國之間搖擺,謀求最大的利益。印度是美、俄拉攏的對象,從這個意義上說,印度的影響力還只能說是世界二流大國,跟美、俄差了不少。


寰球視角

如果按照國土面積和人口總數的話,印度絕對是一個大國

據2016年調查,印度國土面約298萬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積約13.24億,人均GDP1709美元,光從這些數據來看貌似印度很像一個大國。但對一個大國的考量不單單是你有多少錢,戰時的生產力,應對災難的能力,還有整個人口的綜合素質等等,在綜合實力面前gdp真的只是一個很小的考慮因素。就拿德國來說吧德國的gdp每年也不如日本,但是德國絕對是超出日本的存在。

印度不顧財赤字也要提升gdp,這就是一個很不自信的表現。



但是印度的硬傷真的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去慢慢治理。

1,國防素質

據說印度2017年十月份分摔了好幾十架飛機,整個2017年下半年摔了200多架。自己研製的坦克掉的溝裡,好好的潛艇自己給自己炸了,而且死了很多人,但她們覺得這些都無所謂,很正常一點也不悲傷而且特別樂觀。

上圖是印度的閱兵式上用卡車託著飛機遊行,全世界這也是印度第一家這麼幹的,因為他們不敢讓飛機上天,如果在閱兵式上摔了的話就呵呵了。
一輛摩托車能載28個人你說這是閱兵式呢還是雜技表演?

所以說印度人民的心態真的很好。

二,國民素質

在印度每天都有人從火車上摔下來摔死每天都有,而且印度政府說要修高鐵卻遭到了全國人民反對,說是這違背了他們的文化,因為他沒地方扒火車了。



再看看印度人民生活的環境,印度人民有很大一部分是睡在街上的他們根本就沒有房子,滿大街都是猴子牛,人畜共居,因為衛生和基礎設施差,印度人民的平均壽命只有50多歲。

性別歧視太嚴重

印度女人幾乎沒什麼地位,在印度很多生下女孩當場就掐死,因為真的養不起印度人結婚都是女孩出彩禮,女方給的彩禮越多女方到男方家裡以後的待遇越好。女孩嫁過去以後如果讓男方不順心,男方對女方體罰那是最輕的了,有太多的因為家庭不和睦或者種種原因遭到潑硫酸,而且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

強姦幼女的也很多,而且大部分是自己家裡的親戚,最小的遭到強姦的幼女也就四五歲。在印度對人最惡毒的詛咒就是“我祝你生一個女兒”

第三,神權大於一切

在印度國家政府都是給印度教打工,而不是給人民打工。如果神職人員和農民戀愛的話會被家人活活打死,這被稱為“榮譽謀殺”。而且政府法律不會干涉。

綜上所訴,印度是一個大國嗎?我認為印度是一個國家,但真配不上一個“大”字。


曠野中的吶喊

說一個國家是不是大國,要看如何定義大國,如果大國的意思是國土面積大,人口多,那麼無疑印度是一個大國。這也是大家經常說的大國的含義。但是,如果嚴謹的從國際關係的角度來講,“大國”通常指的是在政治或經濟上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家,一般僅指五大國和日本。印度一直夢寐以求的成為常任理事國,正是為了獲得一個大國的地位。

印度在人口數量、國土面積和經濟總量上都符合一個大國的硬件條件,

但缺的是政治影響力和經濟影響力。因為印度在國際事務中缺乏話語權,經濟發展水平很低,雖有一定規模,但可替代性太強,無論是在政治事務還是經濟事務中影響力都有限。所以印度還不是一個世界大國。但是,必須承認,印度的國家實力增長很快,現在印度無論從政治軍事經濟哪個角度講,都已經不折不扣的是南亞第一強國,在南亞具有很大的地區影響力。未來,印度能否成為世界大國,取決於印度的經濟能否實現真正的騰飛,對世界經濟產生拉動作用,同時取決於印度是否能夠在大國博弈中取得成功,獲得常任理事國的地位,不過現在看來,這些任務對印度來說都極具挑戰。


照理說事

怎麼說呢?上天還是比較垂青印度的,你看它那地緣,三面靠海,一面拴塞,只要它不生事、生亂、生禍,可以說活得應該相當之好。實事上並非如此,聽著它年年日日不斷來自克什米爾的零星槍聲,你能知道這樣的大國,在想些什麼?

地理上南亞相對封閉,無小國滋擾之憂,又身處熱帶,一年四季只要撒下種子就能打糧食,收棉花,可謂吃不愁,穿不愁,位置優越著呢。

政治也很好啊。自打1947年建國,基本政策很開明,第一個提出不結盟政策的正是印度,以後又成冷戰寵兒,兩個大國都捧著,有人撐腰,風光無限,按說小日子不發愁慢慢地悠著過唄,可以越過越好,幸福無限。可是百般折騰,肢解了巴基斯坦,佔了中國藏南,現在又要東向云云,它這日子是要打著滾過啊。

致於日子,這些年經濟改革還是有成的,2015年替代中國成為成長最快的經濟體,預計2019將成為第五大經濟體(美中日德印),軟件、電影,都有很好的影響力。然不無問題,農業佔GDP的17.3%,每年的增長只有2%左右。還是得多想點辦法呢。不然,這日子,還是愁啊。

人口多,人多力量大嘛,有稱人口紅利,可是,每年1700萬人進入勞動力市場,只有550萬人能找著活兒,這可不是個事呀。

之於軍事,這一塊印度至為滿意,什麼樣的武器都可以買到,想來多少來多少,只要掏錢就行。從航母到步槍,無所不包,無所不有,都是世上的名星裝備。能力嘛,打了這麼多年仗了,還是可以吧?


魂舞大漠

印度是區域性大國,準確地說是南亞大國,但它當前從各方面將還算不上世界性的大國,只能說有成為世界性大國的可能。

1,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人口13.24億,從國土面積以及人口數量上,可以說有了成為世界性大國的條件,特別是可用耕地面積比我國還多,地處南亞,適合種植,農業較為發達。

2,政治

印度不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雖然其一直在努力變成常任理事國,但似乎不太現實,甚至它還聯合日本,巴西等國家聯合入常,遭到反對。

雖然不是常任理事國,但在南亞印度還是很有影響力的,因為周邊國家均是小國,在各方面都無法與印度進行對比,頗為忌憚。

印度還是英聯邦成員,在51個成員國內,它還是比較被重視的一個,但英聯邦本身就是個鬆散的組織,現在影響力早已沒以前那麼巨大,大家只是把這當作一個形式而已。

綜合起來,印度雖然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影響力,但與五常相比,差距還是非常巨大的,最近印度也在積極地展開外交工作,比如加入印美日澳,四國同盟,但這好比學生時代做的選擇題,挑出一個與眾不同的答案,你會選那個呢?

3,經濟

以往老是報道印度貧困,其實印度的經濟還是發展很快的,中國近30年,從1990年的1.89萬億人民幣增長到了82.7萬億人民幣,增長了大約43倍,穩居世界第一,而第二就是印度,增長了7倍多達到2.6萬億美元,是全球第六大經濟體,今年將超越英國成為第五大。

在經濟增速方面,去年基本與中國持平,為6.75%,但今年年初表現的非常不錯,全年應該可以超過7%,可以超越中國,這個速度在新興經濟體當中也是非常優秀的,但與中國這樣大的經濟體還是差距不小,去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量就達到40%個印度。、

由於印度沒有形成工業體系,工業產品很多都需要進口,包括軍工產品,也包括生活用品,去年從我國進口了600億沒有的商品,而出口中國的商品基本都是原材料與農業產品,這對印度經濟增長是不利的。

但印度的市場巨大,前景也很廣闊,有著人工優勢

,這使得很多國家的的大型企業都在向印度發展,包括我國很多知名企業,其幾天印度還宣佈成為世界第二大手機生產國,就是印度大量中國手機品牌入住印度,所帶來的效果。

印度雖然是第六大經濟體,但國內也有很多制約其發展的不良印度,很多印度人,包括英國人預測印度將在2050年超越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恐怕不太現實。

4,軍事

印度軍事在南亞是最強大的,但大多數軍事裝備都是從世界各國進口的,屢屢被坑

空軍擁有包括蘇31-mki,陣風,幻影2000,美洲豹,米格-29大約2100架各式戰機,空軍實力還是可以的,然而對於自主生產高端戰機,印度顯然無法做到,年初國內自主生產的三代戰機——光輝戰機,連印度海軍都拒絕使用。

海軍實力也相當不錯,畢竟有那麼多國家強力支撐,兵力7萬人,

擁有包括核潛艇以及航母在內的295艘戰艦,號稱全球第五大海軍,然而如空軍40年摔了1000架飛機一樣,海軍事故也非常頻發,甚至在船塢裡都能側翻。

陸軍包括13個軍團,3個裝甲師,10個山地師,4000輛主戰坦克,2000輛裝甲運兵車4300門火炮,200輕型4直升機,120萬人,規模龐大,然而很多人等了十年依舊沒有沒有防彈衣穿,不但如此子彈也從它國進口。

總體上印度軍事還是可以的,起碼能保證自己國土的安全,但你說它是軍事強國,那就是開玩笑了,那個軍事強國的軍事裝備都需要進口的?印度是被大國欣賞的好買家這到是真的。

顯然印度距離世界性大國還有很大的距離的,與其到處宣稱,還不如多做些事實,減少一下國內的貧困人口,提升一下本國人的生活品質,多做一些基礎建設工作,這才是印度應該做的。


煙雨醉逍遙

印度領土面積世界第七;人口世界第二,即將超過中國;GDP總額世界第六,增速號稱世界第一。這些凡是可以用數字比較的,印度都已經是一個標準的世界大國,但是對於印度來講,距離最夢寐以求的具有全球領導力的政治大國,還相差很遠



印度的影響力現在主要侷限在南亞地區,雖然美國,俄羅斯等世界主要大國,都想帶著印度一起玩兒,但是印度自身的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和政治實力都還不足以支撐他走出印度洋。我們由近及遠對印度的影響力進行一下分析。

從南亞看

印度是南亞地區的一霸,南亞周邊的小國都對印度十分忌憚。印度憑藉著超出周邊國家的軍事實力,在各小國國內事務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但是印度囂張跋扈的處事風格也使周邊國家都有強烈的反印度勢力在活動


以馬爾代夫為例,馬爾代夫長期由親印度的總統執政,但是馬爾代夫並沒有從印度獲得更多的發展動力,而是印度,時常通過軍事和經濟手段,干預馬爾代夫的內政。現任總統亞明上臺後,一改親印的作派,轉而尋找其他支持力量。

不僅馬爾代夫如此,尼泊爾、孟加拉、斯里蘭卡等國家從心底裡並不認同印度,只是懾於印度的淫威,不得不屈服。如果亞洲其他國家在南亞地區的勢力得到進一步擴展,這些國家都會毫不猶豫的選擇離印度而去。

從東亞、東南亞看

東亞是緊鄰南亞的一個地區,也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最為活躍的地區。但是東亞的政局主要還是美國、中日韓與東盟協商的結果。即使俄羅斯想插足東亞事務也非常困難,何況軍事實力、政治影響力遠不如俄羅斯的印度,想插手東亞幾無可能。

單就印度而言,論經濟實力不如中日韓;論軍事實力不如中美;論文化影響力,東亞地區基本沒有人信仰印度教,印度根本沒有手段插足東亞事務。

即便日本、韓國作為美國的盟國,從地緣政治的角度考慮,願意服從美國的印太戰略,拉攏印度攪和東亞事務。但是如果印度想在東亞說了算,日本和韓國也絕對不會答應。

從中東、中亞和非洲看

中東、中亞和非洲這三個地區也緊鄰南亞。但是印度想在這三個地區發揮影響力,難度更大。

中東事務幾乎是美國一家說了算,現在俄羅斯通過敘利亞內戰也參與其中,但是發言權與美國還相差甚遠。中東是關乎美國石油美元霸權的根本所在,印度如果敢擅自攪和中東事務,美國一定會把他教訓的很疼


中亞地區,現在是中美俄三方角力,可以說已經沒有第四方立足的空間。如果印度強行插足,可能會被三個強國視為共同的敵人,而驅逐出去。

非洲地區,印度可以作為的空間很大。但是非洲最缺的是錢,最缺的是發展,以印度現有的經濟實力很難滿足非洲的需要。

從全球看

兩次世界大戰,印度作為大英帝國的跟班小弟,只在後面做了一些輔助性的工作,當然不能參與戰利品的分配。印度現在想不勞而獲,取得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位置,五大國或明或暗都不會支持他。可以說,常任理事國的位置,對於印度而言只是水中月、鏡中花,可以看到,但永遠也不可能得到


印度1945年從大英帝國獨立出來,就成為全球發展中國家的領袖、不結盟運動的領袖,但是1962年的戰爭戳破了印度華麗的外衣,印度又被從發展中國家盟主的位置上拉下來。

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政治大國是一個國家間相互博弈的殘酷過程。現在的印度僅僅是G20集團的一個普通成員而已,要想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政治大國,還有很強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障礙需要克服。印度還是應該腳踏實地的,把自己國家的經濟發展好,不是一味的追求政治影響力,成為全球大國。


圖片來自網絡,個人觀點,歡迎探討和持續關注。


衝擊時評

談到印度,大多數中國人或許會嗤之以鼻,一個神奇的國度,但是,印度是大國,是貨真價實!

從人口來說,印度很接近中國,位居第二,而且增長速度比中國快很多,想必很快超過中國。但從這一方面還不能稱大國嗎?


再說國土面積,印度面積298萬平方公里,在世界排名第七,而且印度海域廣闊,有200萬平方公里。但從這一點不能說是大國嗎?

再說說經濟,印度經濟近年漲勢迅猛,值得提及的是,印度去年四季度GDB超預期反彈,在主要經濟體中是最快的一個。去年10月至12月這個季度,印度GDB同比增長7.2%,超越中國的6.8%,印度經濟的增長率無疑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勇奪第一。這點也可以算得上大國吧?

再說說軍事方面,印度兵種繁雜,但陸軍兵力103.5萬,世界第三。空軍兵力17萬,我擁有導彈聯隊,防空導彈,世界第五。海軍兵力6萬人,艦種齊全,擁有2艘航空母艦。你還能說印度不是大國?

但是,從量變到質變還需要漫長的過程,想成為超級大國的路還很艱辛。阿三小弟,努力吧!


海外show

印度算大國嗎?我們先打開地圖看看。


印度東北同中國、尼泊爾、不丹緊鄰,西北接壤我們的鐵哥們巴基斯坦,東瀕孟加拉灣,西臨阿拉伯海。國土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人口13多億。國土算名副其實的大國,人口可算得上超級大國了。

但是,大國還包括強國的涵義,這要從經濟規模、軍事實力及政治影響力等要素來體現。

首先,印度經濟上相對落後。沒有完備先進的工業體系,雖然某些領域較強如軟件、非專利藥品及金融等,主要還是一個依賴於農業生產生存的農業國。2017GDP總量2.4億美元左右,世界排名第7位,比不上日、德、英、法等國,差不多隻有中國的五分之一。人均GDP1968美元,甚至不及老撾的2057美元。另外,印度極大的貧富差距及實際存在的種姓制度,都嚴重阻礙經濟的發展。



其次,軍事實力方面。不管印度如何鼓吹軍事實力強大到只次於美俄,但實際上軍事工業不完整且落後。大多數武器靠進口,形成所謂的“萬國牌”,這給保養和使用上帶來不便。多年的摔機和近期的軍艦及航母事故,也說明了軍事上的脆弱。

最後,政治影響力方面。自1947年印度獲得獨立以來,包括聖雄甘地在內的印度歷屆領導人,對印度成為世界上有影響力的大國心存渴望併為之努力。

夢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如從各方面綜合實力來考量,印度只能算南亞區域性大國,要成為與美、俄、中比肩的世界性大國,任重而道遠。


OK2018OK

印度是大國,屬於全球性大國,一直努力想成為全球性強國。

印度人口達13億,僅次於中國;面積298萬平方公里;去年生產總值2.4萬億,全球排名第七(把牛糞算上);軍力120多萬,軍費開支僅次於中美俄。所以,不管是經濟、人口、領土還軍事上,都是世界性大國。在南亞次大陸就更是獨霸的地步了。


但大國和強國是不同的。印度是大國,卻不是強國。世界上能稱得上強國的,除了中美英法俄五大國之外,就算德國和日本了。

五常就不用多說了,政治地位就擺在那,加上強大的軍力和綜合國力,強國地位是牢固的。而德國和日本也是強國,而且是很多領域的強國。他們兩個是經濟強國、科研強國、教育強國、體育強國、工業強國……


反觀印度就不同,即沒有政治頭銜,也沒有相應的綜合實力,只能算是一個大而不強的國家。印度產值很高,但人均很低,而且還是算上了牛糞。


此外,印度的工業基礎薄弱,科教文衛各方面都落後於很多國家,加上內部穩定性不強(一百多個民族和成百上千的宗教,讓印度社會很混亂,內部矛盾重重)。因此,嚴格來說綜合國力並不算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