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皇帝如何攢“私房錢”?

Oo葡萄酒oO

我是歷史問答達人“青言論史”,樂於為您解答中國古代史的相關問題。


也許有的小朋友會問,皇帝還用攢“私房錢”?不是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嗎?整個天下都是皇帝陛下的,他們還攢私房錢幹嘛?是有這麼個說法,但是說歸說做歸做,在古代,皇家的錢和國家的錢是要分開的,這就是所謂的公帑和內帑。

公帑,其實就是國庫。一個“公”字就說明了其用途;而內帑,那就是大內的用度,也就是皇帝陛下自己的私房錢了。

公帑和內帑不能混用,這是歷朝歷代的定規。這就和現在的公司一樣,哪怕是獨資公司,老闆的錢和公司的賬也不能劃等號,不然一旦財政一混亂,就容易出問題了。

那麼內帑的錢打哪兒來呢?皇帝又不務農也不經商,那麼內帑裡的錢是怎麼出來的呢?

一般來說,皇家都會有皇莊,也就是國家分給皇家的土地。也有專門為皇家土地耕種的佃農,別家的農戶耕出來的東西要上稅,但是皇家的有多少就算多少,全是他們自己的。

然後,就沒了......

對,我沒說錯,真沒了。皇家內帑的合情合理合法的收入真的就這麼多。要是再想有什麼收入,那就只有兩個辦法,要麼就是讓國庫撥錢,要麼就是自己創收。

第一條,讓國庫撥錢,或者自己挪用點兒國庫的錢,這一點用的比較多。畢竟說天下到底都是皇家的,公私不分一回你也不能拿他怎麼樣。但是碰到管錢的人比較橫的,拿祖宗家法什麼的壓你,你也沒轍。

第二條,自己創收。這一點乾的人不多,但是被罵成狗,比如唐代的宮市和明神宗。其實他們都是不好意思挪用國庫,但又想充實自己的小金庫,所以就派人去做生意。結果這種天字第一號的買賣做著做著就比搶還狠了,所以被罵成了苟。

所以啊,別以為皇帝就誰也管不住。起碼在花錢這方面,他們真的不是為所欲為。



青言論史

對於這個問題我突然想到。前幾一天老婆問我說:“你到底有沒有私藏私房錢?”。身為一個很負責任的男人的我當然說沒有啦!我到時反問了一句:“每個月的流水都不是你管著嗎?”

不多說,我們就直達今天的話題高潮吧!我覺得古代的皇帝是不缺錢的。不過對於有一點小的私房錢這件事情嗎?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在我國古代的那些皇帝的財政大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皇室財政,另一種是國家財政,它們兩者的分別別很明顯。國家的就是國家的,自己的就是自己的。

不過像皇帝這種獨攬大權的人來說,也是經常向國庫裡面掏錢。因為在我國古代的封建觀念當中這樣一句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所以皇帝覺得國庫裡要錢,就跟用自己家裡的錢的感覺一樣。

我國古代的國家的財政收入,就跟我們現在差不多,也是要靠交稅的。就比如西漢時期的鹽鐵官營、酒稅、地稅等。

不過在我國古代的那些皇帝,經常亂用他的這些私房錢的話。嚴重的話還會導致國庫的空虛,更嚴重的話還會產生一些對其統治不利的因素。

對於古代皇帝如何攢私房錢這個問題,就主要是從國庫裡面拿啊!畢竟人家都說了,這體現是他的天下嘛!


愛好問答

皇帝下面有個監理大臣,就是管控皇帝日常生活及政事。當然也包括私房錢。有個搞笑的橋段,周星馳裡面的,黃一山要省錢的時候需要叫監理大臣給。其實皇帝根本沒有私房錢,同時皇帝也根本不需要錢,只要有個腦袋就行,一般上皇帝不讓出宮,一年只有一天放假可以走出皇宮,那就是元宵節。所以一般上我們見到的多是這四個字“微服出巡”,其實皇帝一般身邊會有其它人在,如乾隆要使錢就會叫和坤。如果皇帝是自己一個人的話,也不難,去到哪兒隨便拿出身上的一件物件,拿去檔了就行。歷朝歷代都有監督皇帝的大臣,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