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如何對抗反輻射導彈?

上帝之杖

這裡首先要說的是,和可見光一樣,雷達波是一種波,只不過這種波能量較低,波的特性比較明顯一點而已,反輻射導彈的導引頭就好像人的眼睛,和我們看燈塔一樣,在空中飛行時尋找這種波的來源。雷達在反輻射導彈的導引頭裡就像一個燈塔,只要懂得這個原理,躲避反輻射導彈就有辦法了。

(雷達)

最簡單粗暴,也是最行之有效的辦法,便是在導彈發射時直接雷達關機,然後瞬間跑路。現代雷達一般都是部署在移動車輛上,從架設到撤退的時間很短,而且早期的反輻射導彈一旦失去了目標,最後結果只能是掉在地上成廢鐵,然而現代反輻射導彈都具備了記憶的能力,打擊最後發射源位置成了通用技能,而且飛行速度越來越快,有些反輻射導彈超過了3馬赫,更有甚者,比如“阿拉姆”反輻射導彈,在空中打開降落傘隨機待命,有了發射源直接攻擊,反應時間短的出奇,還有些反輻射巡航導彈和無人機,比如“哈比”,長期盤旋,對雷達來說簡直沒法活了。

(哈比)

和人眼一樣,導引頭是有工作頻率的,就像人的眼睛看不到紅外線一樣,導引頭對雷達波束的接收是有一定的頻率要求的,而且早期反輻射導彈比如百舌鳥,為了覆蓋不同頻率的雷達波需要多種導引頭,雷達為了不被發現,可以經常變換頻率,讓導引頭看不到,導彈也就沒法用了,而現代反輻射導彈的導引頭覆蓋的頻率範圍越來越大,雷達只能控制資金的波束指向儘量集中,降低自己的雷達波能量密度,就好像燈塔減小亮度,然後加上燈罩讓燈光能照的集中一些。

(百舌鳥)

還有的就是百試不爽的假目標了,可是現代導引頭正在變得越來越智能,不但有被動雷達制導,還有主動雷達制導,紅外熱成像電視啥的都集成在了反輻射導彈上,這場競爭,看來還是無休止。

這幾種戰術雷達都要同時應用,才能有可能躲過反輻射導彈的打擊。

(哈姆)


軍情解析

在現代戰爭中,反輻射導彈對雷達設備威脅很大,可以給雷達設備造成毀滅性的損害。然而,雷達也不是束手無策,反輻射導彈也有其侷限性,因此,雷達也能找到方法來應對這種威脅。

一般來講,雷達是需要發射電磁波的,這樣的話,反輻射導彈只要探測到雷達發射的電磁波就能夠按圖索驥地找到雷達兵摧毀它。然而,有一種雷達是不輻射電磁波的,這就是無源雷達。無源雷達是一種不用發射機發射能量而靠接受溫熱物體或他源反射的微波能量探測目標的雷達,有天線和靈敏度極高的接受裝置,能夠接收和處理各種目標的電磁信息。無源雷達不發射照射目標的信號,因此不易被對方感知,反輻射導彈是無法對付這種雷達的。

另外,一般的雷達是發射機和接收機放在一起的,當反輻射導彈循著發射機發射的電磁波就可以把雷達的收發射機一起摧毀。如果把發射機和接收機分開放置,接收機由於不發射電磁波,就不會受到反輻射導彈的攻擊,而發射機可以放置在後方或不易被攻擊的地方,如預警機、衛星等平臺。

還有一種對抗反輻射導彈的雷達-低截獲率雷達,它從嚴格意義上講並不是一種體制雷達,而是多種抗反輻射導彈手段的綜合。這種雷達的設計目的完全為了適應電子對抗發展的需要,儘可能不讓反輻射導彈導引頭去截獲和跟蹤本雷達所發射的電磁信號從而達到隱蔽的目的。美國空軍上世紀70年代中期研製成功的邊掃描、邊跟蹤的寂靜雷達就是一種低截獲概率雷達,它工作在L波段,探測距離為25千米,可以實現對目標的短時間照射,還採用了相位編碼和頻率捷變技術,具有低峰值功率、超低旁瓣和高分辨率等特點。還有AN/TPS-70(V)和AN/TPS-75等雷達也屬於低截獲概率雷達範疇。

圖注:ANTPS-75低截獲概率雷達是一種專門針對反輻射導彈而設計的雷達

任何單一的抗反輻射導彈措施都有一定的缺陷,因此,必須綜合運用各種有力的對抗措施來對抗反輻射導彈才能見效。


兵工科技

反輻射導彈(Anti-Radiation Missile,ARM),是利用敵方輻射源發射的電磁波,探測、識別、跟蹤並對敵方輻射源進行硬摧毀的一種導彈武器。從越南戰爭以來的歷次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來看,反輻射導彈已經成為現代化雷達對抗的一種重要手段,對軍用雷達系統等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因此,各主要軍事強國都非常重視研究和應用對抗反輻射導彈的技術和手段。

對抗反輻射導彈主要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即反輻射導彈發射前和反輻射導彈發射後,在反輻射導彈發射之前,主要是採用各種新體制雷達技術或者干擾、欺騙手段,使其的被動雷達導引頭無法成功搜索到目標輻射源;在反輻射導彈發射之後,可以採用一些戰術或者技術手段進行對抗,對其進行誘偏或者直接攔截。

從目前來看,在反輻射導彈發射前,大量應用新體制雷達技術,使其的被動雷達導引頭無法有效發現、識別和探測到己方雷達,是比較可行的反輻射導彈對抗手段之一。從新體制雷達技術來說,就是從空域、時域、頻域等多個方面採取措施:在空域方面,己方雷達系統採用窄波束探測目標,儘可能的降低雷達天線的旁瓣電平(-50dB),也就是低可截獲概率雷達技術;在時域方面,可以採用寬脈衝發射、閃爍工作、應急關機等控制輻射功率的時間手段;在頻域方面,則可以採用頻捷變、脈衝壓縮、擴頻等技術。

此外,在反輻射導彈發射之後,利用反輻射導彈告警系統,對來襲反輻射導彈進行識別,發出自動告警,一方面自動關閉己方雷達系統;一方面啟動有源誘偏系統(輻射方向對準反輻射導彈的被動雷達天線的主瓣和旁瓣,發射類似雷達系統的電磁波,導致反輻射導彈需要不斷重新瞄準目標,最終導致制導失敗,無法命中真實的雷達目標),如果誘偏失敗,還可以利用小口徑速射炮或者彈炮結合防空武器對反輻射導彈進行攔截,保護己方雷達系統的安全。


虹攝庫爾斯克

在“百舌鳥”導彈於1965年剛剛在戰場上使用時,由於誰也沒見過這種武器,因此被它炸燬了不少雷達天線,其他的雷達也因害怕遭到“百舌鳥”打擊而不敢開機。在雷達“歇工”以後,防空導彈和高射炮就等於沒了眼睛,只能對空亂射一氣,很難再對進攻飛機造成威脅。這樣,反輻射導彈勝了第一回合。

但時間不長,雷達一方發現了“百舌鳥”導彈的一些缺點:一是“百舌鳥”導彈的導引頭覆蓋的雷達頻率範圍很小,要對付不同種類的雷達就要更換導引頭(“百舌鳥”的導引頭多達13種,換來換去非常麻煩);二是“百舌鳥”導彈射程近、速度慢,攜帶它的戰鬥機在發射前也同時進入對方的防空導彈射程內,使得飛行員心裡很緊張,常常沒有準備好就急匆匆把“百舌鳥”打出去了;三是“百舌鳥”導彈的戰鬥部威力小;四是“百舌鳥”導彈沒有抵抗雷達關機的能力。

針對“百舌鳥”反輻射導彈的這些缺點,雷達一方對抗反輻射導彈的辦法也就出來了,包括不同頻率的雷達交替開機、使勁搖擺天線、突然關機、佈置假雷達陣地等,其中最有效、也是最常用的就是雷達突然關機。作戰時,只要雷達一關機,“百舌鳥”導彈就會馬上變成“睜眼瞎”,隨後亂飛一氣,直到最終落地爆炸。而當攻擊方的“百舌鳥”導彈消耗完後,雷達再重新開機搜索目標。60年代後期,當頻率捷變雷達(特點是能在瞬間改變雷達工作頻率)問世後,“百舌鳥”反輻射導彈的作用更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了。這樣,雷達勝了第二回合,同時也贏得了第一輪鬥法的最終勝利。

為了對付頻率捷變雷達,世界各國又研製出了新的反輻射導彈,包括美國的“標準”、法國的“阿瑪特”、前蘇聯的“王魚”等,其中以美國的“標準”為典型代表。

“標準”反輻射導彈比“百舌鳥”的先進之處首先在於它的導引頭搜索範圍比較寬,只用2種就可以覆蓋所有防空雷達的工作頻率;其次是“標準”反輻射導彈裝有目標位置和記憶電路,能夠在對方雷達關機後仍按記憶的目標位置繼續飛行;第三是“標準”反輻射導彈的戰鬥部威力比“百舌鳥”大一倍,而且裝有為其它飛機指示目標的白磷或紅磷等發光物質。

在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戰爭中,以色列空軍戰鬥機使用“標準”反輻射導彈和其它電子干擾設備將敘利亞部署在貝卡谷地的防空雷達全部摧毀,使以色列空軍緊隨其後的攻擊機如入無人之境,只用了短短6分鐘就炸燬了19個薩姆-6防空導彈陣地。此戰使“標準”反輻射導彈一舉成名。

在“標準”反輻射導彈面前,雷達一方對抗辦法沒有什麼改變,仍然是對付“百舌鳥”導彈的那些老辦法。雖然其中一些辦法已經不靈(如不同頻率雷達交替開機、採用頻率捷變技術等),但是雷達關機卻是“一招鮮,吃遍天”,照樣管用。在80年代中期美國空襲利比亞時,利比亞軍隊就採取雷達關機使許多“標準”反輻射導彈失去目標而自爆。

前面不是說“標準”反輻射導彈有記憶目標位置的能力嗎,為什麼還會讓雷達關機有效對抗自己呢?原來“標準”反輻射導彈的記憶能力很原始,只是記個大概位置,記不清雷達的準確位置,所以並不能有效打擊突然關機的雷達。這樣,雷達在第二輪鬥法中雖然不再佔據優勢,但憑藉著突然關機這個絕招也還能維持勢均力敵的局面。

而美國除發現“標準”反輻射導彈不能對付雷達關機外,還發現“標準”反輻射導彈太貴、太重(達635公斤),限制了使用範圍,於是漸漸對它失去了興趣,轉而研製更先進的反輻射導彈。

在前兩輪鬥法中,雷達對抗反輻射導彈的最大法寶就是關機。那麼,要想讓雷達這個法寶失靈,除了給反輻射導彈裝上更好的記憶電路外,最好是提高速度,大幅縮短反輻射導彈飛到雷達面前的時間,使對方雷達操作員來不及關機。根據這個思路,美國經過10多年的努力,終於在80年代研製成功了一種被稱為“哈姆”的高速反輻射導彈,其速度比以前的“百舌鳥”、“標準”等反輻射導彈快了近一倍。不僅如此,“哈姆”反輻射導彈的其他本領也大大提高了,如它只用一種導引頭就能夠覆蓋絕大多數雷達的頻率範圍,從而使頻率捷變雷達對抗能力完全失效;重達66公斤的戰鬥部可以徹底摧毀雷達;最大80公里的有效射程使它可以在對方防空導彈的射程之外發射。顯而易見,“哈姆”是一種脫胎換骨的先進反輻射導彈。

從80年代中期開始到21世紀初的多次戰爭和武裝衝突中,“哈姆”反輻射導彈幾乎每戰必至,而且作戰效果極好,很少失手,摧毀了大量雷達。在“哈姆”面前,雷達關機不再那麼有效了。因為“哈姆”導引頭的靈敏度和記憶位置能力都要比“標準”好得多,當對方雷達操作員認為通過關機已經讓“哈姆”丟失目標而重新開機時,就會馬上被“哈姆”導引頭捕捉到,隨即高速而致命的“哈姆”就會飛到目標雷達面前將它摧毀。這樣,在第三輪鬥法中,反輻射導彈明顯佔據了上風,雷達則顯得招數窮盡、疲於應付。

雖然到目前為止,以“哈姆”為代表的先進反輻射導彈仍然在與雷達的對抗中處於優勢地位,但雷達也沒有等死。各國都在加緊研究雷達對抗反輻射導彈的新辦法,如發展30-1000兆赫或者毫米波雷達、相控陣雷達、低截獲概率雷達(就是雷達信號很難被對方電子偵察機和反輻射導彈截獲的雷達,包括寬頻帶自適應頻率捷變技術、提高天線增益、雷達參數隨機化等)、運用雷達組網技術(雙基地或多基地雷達)、提高雷達的機動能力(就是雷達不能老在一個地方呆,這樣容易被對方偵察到陣地位置)、對雷達進行偽裝、佈置雷達誘餌、提高對反輻射導彈的探測/預警/誘騙能力(美國就研發了AN/TPQ-44反輻射告警雷達)等。

當然,反輻射導彈也在不斷提高自己的本領,如加裝毫米波雷達導引頭、衛星制導系統,採用新的控制軟件和威力更大的戰鬥部等。由此可見,雷達與反輻射導彈的鬥法今後仍會很激烈。


聯合防務

屬於電子戰中電子防禦方面的知識。

常見的干擾反輻射導彈的方式有:交叉眼乾擾、交叉極化干擾、拋灑箔條幹擾彈、空射誘餌、拖曳誘餌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