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1D的性能如何?

遊戲魔頭

不看好,將殲-16技術改進應用到殲-11上而已,並未涉及蘇-27系列最需要改進的領域,飛控和結構。

個人殲-11D不過是112廠在蘇-35進入中國前試圖證明自己罷了,但是在殲-20一騎絕塵,蘇-35正式進入中國,而殲-11B又開始復產的話,殲-11D可以說是前途暗淡,不過不排除將殲-11D的部分成果直接應用到後續復產的殲-11B身上。參加朱日和軍演的殲-20

按照講法,殲-11D的升級內容主要有三點

  • 一,安裝了全新的電子設備,有源相控陣雷達、前視紅外系統、全向紅外/紫外告警系統、新的電子對抗系統和電子系統架構,這套系統的技術檔次不亞於典型第四代戰鬥機,這是目前三代半戰鬥機的共同特點。

  • 二,增加了鋁鋰合金、複合材料的使用比例,應用部分殲-16成果,在機翼下增加一對重載掛架,修改翼尖發射架,使其能夠適應國產新型空空導彈。

  • 三,採用國產“太行”發動機。

也就是說,殲-11D比起殲-11B/BS,並沒有真正切入蘇-27系列所真正迫切需要升級改造的核心項目,那就是飛控和結構強化。

殲-11B完全是逆向蘇-27SK的模擬電傳飛控,通過逆向分析其輸出信號來製造,連同其飛控中對的一些問題和缺陷進行限制屏蔽都照搬不誤。然後到殲-11BS戰鬥/教練型號的時候,膽子放大了,使用自己弄的數字電傳,結果出了一連串飛控事故。這方面央視新聞都報道過多次了,近點 點印象深刻的去年殲-15墜毀,飛行員跳傘後開傘高度過低重傷後最終犧牲,事故原因,又是飛控故障。

繼續慢慢改,是可以,但要花多少時間才能達到現在蘇-35SK的程度?蘇霍伊對蘇-35飛控的改進,不僅克服了其最初的超音速陷阱的弊端,還可以取消背部減速板,還可以跟全向TVC矢量結合可以做出各種過失速機動,這方面增強的戰鬥力可不止一點點。至於結構,蘇-27SK當初在蘇聯時期是按照2500小時的使用壽命進行設計的,現在完全不夠用,我們在1994年前購買的48架蘇-27SK都已經退役完了。掌握原始設計資料數據的蘇霍伊公司,差不多以推到重來的做法,對蘇-27機體結構先後進行兩輪強化,實現了5000+5000的壽命指標(5000小時使用壽命,翻修後可以再用5000小時),人家光靜力試驗就前前後後做了快30年。但112廠,呵呵,文件曝光的“改動原始設計要慎之又慎”成為國內軍迷的經典語句。
蘇霍伊對於蘇-27平臺的靜力試驗可以說是最努力的地方,對各型號蘇-27系列戰機前後做了將近30年,掌握的數據量不是其他隨便可以比的。

而現在空軍寧可選擇重新生產老舊但是成熟的殲-11B就很說明態度問題,個人覺得還是蘇霍伊原廠合作,拿蘇-35的機體結構和飛控,進行國產化改造才是正途。


五嶽掩赤城

圖注:網上曝光的殲11D圖片

據說,殲11D是我國在殲11B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一種新型重型戰鬥機,該機於2015年4月29日成功首飛,目前應該還未服役。

目前,殲11D還沒有詳細的資料信息披露,我們只能根據其首飛時的圖片和一些相關信息進行簡單推測。殲11D與殲11B相比,採用了高度綜合化的以有源相控陣雷達和光電覆合探測器為核心的航電設備,綜合化和自動化程度高。尤其是採用有源相控陣雷達,其具有作用距離遠,分辨率高,可靠性高,抗電子干擾能力和電子干擾能力強等優點,這對於提升殲11D的態勢感知能力和作戰能力,意義重大。

動力系統方面,殲11D與殲11B相同,也採用了國產太行系列發動機,應該是殲11B所採用的WS-10A,全加力推力達132千牛。另外,由於殲11D除採用殲10B/C的先進技術之外,還利用國內兩種隱身四代機的成果,推廣使用了3D打印技術,提供的結構件更輕,其強度甚至超過鍛件,機身整體強度增加,但重量卻有所下降,預計空重在15噸左右。這樣一來,其機動性相比於殲11B,有所提升。

武器系統方面,殲11D由於採用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和新型電子系統,可以攜帶我國目前最先進的武器系統,除了包括殲11B所使用的霹靂-8、霹靂-12空空導彈外,應該還可以使用霹靂-10、霹靂-15等第四代空空導彈。另外,殲11D還可以攜帶各種先進的對地、對海精確打擊武器,遂行各種作戰任務。

此外,殲11D通過減輕機身重量和對雷達特徵的改進,還提升了隱身能力,具備一定的隱身能力。

可以說,殲11D在各個方面,已經達到了世界四代半機的水平。當然,以上只是簡單的推測,殲11D具體情況如何,還有待更多的信息披露。


兵工科技

關於殲-11D,此前曾傳出消息是我國殲-11系列最新的空優型制空戰機,是沈飛在殲-11基礎上改進的中國版本“蘇-35”,殲-11D裝備了殲-16上的主動電子掃描相控陣列雷達,加上優化了結構,總之整體上性能更加優異。但筆者對於這種說法持懷疑態度。首先我國目前需不需要殲-11D,以我國空軍目前的配置,高端的四代機是殲-20,第二位的就是殲-16。如果真的有殲-11D,那麼無疑殲-11D將和殲-16一樣,組成我國戰機的第二梯隊。但是問題是我國目前需要殲-11D和殲-16這樣兩個哼哈二將做第二梯隊嗎?在筆者看來,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大量裝備殲-11D完全就是一種浪費。

對於目前換裝壓力巨大的中國空軍來說,目前殲轟-7、蘇-30以及早期的殲-11等大批戰機需要換裝,而“攻防兼備”的要求使得新裝備的戰機必須具備既能制空又能對地的能力,所以單純的制空型戰機必然是被淘汰的機型。所以殲-11D這種只強調製空能力的戰機是不會大量列裝的。

在沒有看到殲-11D的真身之前,我們無法給殲-11D一個完整的定義,但是顯然空軍方面對於綜合作戰能力的殲-16更加看好。這是和空軍未來一段時間的作戰任務決定的,當然我們會希望殲-11D也具有這樣的作戰能力,但是對於單座型的殲-11D來說,很顯然不能指望一個飛行員即駕駛戰機空戰,又駕駛戰機對地攻擊。這是不可能同時做到的,所以殲-11D無論性能多好,再好也好不過殲-20。顯然,這對於空軍來說研發殲-11D的意義就不是很大了。這樣分析看,研發殲-11D也就失去意義了,談殲-11D的性能也就毫無必要了。


諸葛小徹

一架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型戰鬥機殲11D歷經了四年的開發和研究,最終完美的完成了試飛!根據當下最新的戰鬥機劃分殲11D應該屬於3.5代戰鬥機!

從外觀上來看,殲11D的尾翼和機翼採用新型的複合材料而製成,通過修改機翼武器懸掛的方式,使其更加方便的攜帶武器。對於座艙更是實現了全玻璃花!此外也由於該機型採用了鋁鋰合金製造而成大大減低了自身的重量。

在應對動力加速方面,殲11D採用了國產太行系列發動機,使其加速度達到132千牛。另外通過結合隱身四代機的研究成果,並其成功的運用到殲11D身上,讓殲11D也具備了自身隱身能力,對其在以後的作戰中更有利的保護和隱藏自己。

在應對實戰方面,殲11D通過具備有源相控雷達特點,使其具有了作戰距離遠,分辨率高,大大提升了其在應對敵機時快速處理採取的應對措施。另外殲11D也配備了光電覆合探測器,其加大了殲11D的單線探測和搜索範圍,大大節省了其處理信息和採取作戰的時間。

武器攜帶方面,採用新型複合材料和鋁鋰合金材料,在減低自身機身重量的同時。配備了翼尖發射架用來增加其攜帶導彈的數量,最大可攜帶14枚導彈。同時還具備攜帶各種先進的對海,對地精確作戰武器,進而實現各種作戰任務。

宏觀來看,殲11D雖然在配置上的得到了極大的優化,但由於其技術上的侷限性,也有可能讓其成為一種過渡機型。但不管怎麼說,作為自主研發的殲11D的成功研發,也標誌著我們戰鬥機水平已然得到了質的進步!


利刃軍事

你好,感謝你對國防工業的關心。

J11-D 型戰機是在J11戰機基礎上的深度改進型,採用更加新型的機載電子設備與探測雷達。是一種與蘇35同代的3.5代戰機。

宏觀來說,J11D儘管先進,仍是一種過渡機型。在未來戰爭體系中,J10/11家族與蘇27/30/35等機型,都是作為與殲20戰機形成高低搭配的作用。即由J20摧毀敵方遠程警戒雷達、指揮中心,對敵方進行致盲後,J11家族與蘇27家族對敵方集群進行持續轟炸,起到維護制空權的作用。如果說殲20是針,那J11D的作用就是把針扎出來的洞撕開撕大。

就J11D來說,J11/10,蘇27都是大家族,保有量大,而且更加先進的J16已經出現,所以J11D沒有必要大規模量產。

希望能幫助到你~


ZJNU橙汁

殲11d是我國在引進的蘇27基礎上深度大改的一款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型戰鬥機!按照最新的戰鬥機劃代應該屬於3.5代戰鬥機!






其作戰性能相較於我國早期從俄羅斯進口的蘇27sk提高了3倍!相對於蘇27殲11D做了大幅度的改進發動機上由原版的俄製al31換成了我國自主研發的太行b發動機,其推力由al31的120kn提高了145kn,隨著推力的提高戰鬥機性能也成倍提高!不光是推力,在可靠性油耗上都有巨大的提升!在雷達由蘇27落後的倒卡雷達換成了國產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其對多目標探測跟蹤打擊和探測距離相對於倒卡雷達有了質的體高!中國的電子信息技術水平遠超俄羅斯!



在座艙上我們的11實現了全玻璃化!信息化,相較於老式蘇27!哪怕是蘇35我們也領先很多!總得來說11D再國際三代半戰鬥機裡處於領先水平!相較於蘇35,機體結構和發動機我們不如!在雷達和信息化水平我們是要超過蘇35的!所以綜合來看11d基本上是僅次於5代機的存在


理性分析事實說話

應該說空軍原來對殲11D還是寄予厚望的,但是沈飛研製進度的嚴重滯後,讓空軍失去了耐心!在殲20試裝備後的出乎意料的表現,讓空軍下決心加快裝備進度,哪怕是還不完整的殲20!明顯這並不符合我國一貫的謹慎作風!尤其在見識蘇35的表現,毅然決定引進,也明顯帶有應急色彩!而且沈飛目前的殲11D完全無法達到!問題應該還是出在結構和飛控上,雷達電子設備現在都不是問題了!根源就是還沒有完全吃透蘇27!從不完整的殲20加速部署到明確承諾放棄仿製的蘇35的引進可以看出現在已經徹底放棄了殲11D!而且現在明確了殲20搭配殲16,輔以蘇35和殲10C,殲11D也已經失去了最佳的裝備窗口!需要大量生產的殲16和彈射型殲15或者加上新一代艦載機會是沈飛的主要問題!殲11D的唯一意義也許就是相關成果下放到以後殲11AB的改進延壽上了!


好貓40330248

目前殲11D公開的信息很少,除了網絡上幾張模糊的照片外,並沒有太多的資料。我界普遍認為,殲11D是利用殲16D成熟悉技術改進生產的殲11系列最新的型號。按照正常發展趨勢,殲11D採用了最新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如果技術不出大問題的話,理論上比殲10C裝備的雷達要更強大。另外還有新型的前視紅外系統、全向紅外/紫外告警系統、新的電子對抗系統和電子系統架構,當然這些系統的技術水平不亞於典型第四代戰鬥機,按照我國的目前科研實力看,應該在蘇35戰機之上。多方資料顯示,殲11D戰機相比於殲11B系列,大量增加了鋁鋰合金、複合材料的使用比例,應用部分殲-16成果,在機翼下增加一對重載掛架,修改翼尖發射架,使其能夠適應國產新型空空導彈。通過電子系統和部分硬件的升級可以看到殲11D的理論作戰能力比殲11B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與俄羅斯最新的蘇35相比,殲11D在內部結構上面的改動並不是太大。眾所周知,蘇35是俄羅斯生產蘇27戰機30年後推出的產品,其採用了推力矢量噴口的發動機,全新的機體結構,這兩點,殲11D目前的水平與之相比相差甚遠。另外隨著殲20的成熟,這種第三代半的空優戰鬥機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

據稱停產很久的殲11B已經恢復生產,可以肯定這些殲11B會採用殲11D上的一些成熟研究成果。未來到底殲11D會不會繼續發展,筆者對此不樂觀。有那個錢,再加點買殲20不是更好。


航空新視野

殲11D只所以沒有進行批量生產,是因為它仍然是一個過渡機型,在中國仍為解決發動機問題前不可能大批量生產,殲11D是我們對蘇35的替代及超越,而殲16是戰鬥轟炸機與殲11D用途不同,殲11系列是雙發重型空戰,突破戰鬥機,殲10系列是單發空中格鬥輕型戰鬥機,前者相當於美國F15系列,後者為F16系列,四代隱形機的發展是主流,3.5戰機只是輔助,不會裝備過多


小按一下

殲11d性能不輸蘇35,最大的理由是,有說法稱24架蘇35是中國最後向俄羅斯購買的戰機,如果這是真的,那麼只有24架的蘇35顯然無法一直滿足中國空軍使用,那麼蘇35的作戰定位總得有一款戰機來彌補,那麼最大可能就是殲11D,而殲11d的性能也必然能夠代替蘇3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