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機草書《平復帖》以及故宮博物院等釋文

陸機草書《平復帖》以及故宮博物院等釋文

陸機《平復帖》手卷 紙本 23.7×20.6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故宮博物院釋文:

“彥先羸瘵,恐難平復,往屬初病,慮不止此,此已為慶。承使唯男,幸為複失前憂耳。吳子楊往初來主,吾不能盡。臨西複來,威儀詳跱。舉動成觀,自軀體之美也。思識□量之邁前,勢所恆有,宜□稱之。夏伯榮寇亂之際,聞問不悉。”(釋文據啟功《〈平復帖〉說並釋文》)

陸機草書《平復帖》以及故宮博物院等釋文

謝光輝 徐學標釋文:

“彥先羸瘵,恐難平複。往屬初病,慮不止此,此已為慶。承使囗(唯)男,幸為複失前憂耳。囗(侯)子楊往初來至(或釋主),吾不能盡。臨西複來,威儀詳跱,舉動成觀,自軀體之美也。思識量之邁前,執(勢)所恆有,宜囗稱之。夏(或釋閔)囗(伯)榮寇亂之際,聞問不悉。”(相關文章見《平復帖》蠡議一文)

鄭春松釋文:

“彥先羸瘵,恐難平複。微居得病,慮不衍計,計已為蒼。年既至男事複失,甚憂之。屈子楊往得來主,吾雲能惠。臨西複來,威儀詳跱。舉動祭觀,自軀體之蓋如思。識黟之邁,甚執所念,意宜稍之旻,伐棠。棠寇亂之際,聞問不悉。”

陸機草書《平復帖》以及故宮博物院等釋文

《平復帖》草隸書9行86字。內容涉及三個人物,賀循,字彥先,是陸機的朋友,身體多病,難以痊癒。陸機說他能夠維持現狀,已經可慶,又有子侍奉,可以無憂了。吳子楊,以前曾到過陸家,但未受到重視。如今將西行,復來相見,其威儀舉動,自有一種較前不同的氣宇軒昂之美。最後說到夏伯榮,他因寇亂阻隔,沒有消息。

《平復帖》的書寫年代距今已有1700餘年,是現存年代最早並真實可信的西晉名家法帖。它用禿筆寫於麻紙之上,筆意婉轉,風格平淡質樸,其字體為草隸書。《平復帖》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同時對研究文字和書法變遷方面都有參考價值。

根據尾紙董其昌、溥偉、傅增湘、趙椿年題跋,可得知《平復帖》歷代遞藏情況。此帖宋代入宣和內府,明萬曆間歸韓世能、韓逢禧父子,再歸張醜。清初遞經葛君常、王濟、馮銓、梁清標、安岐等人之手歸入乾隆內府,再賜給皇十一子成親王永瑆。光緒年間為恭親王奕訢所有,並由其孫溥偉、溥儒繼承。後溥儒為籌集親喪費用,將此帖待價而沽,經傅增湘從中斡旋,最終由張伯駒以巨金購得。張氏夫婦於1956年將《平復帖》捐獻國家。

清吳其貞《吳氏書畫記》、顧復《平生壯觀》、安岐《墨緣匯觀》等書著錄。

字士衡,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因其曾為平原內史,世稱陸平原。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晉書 陸機傳》),與弟陸雲俱為我國西晉時期著名文學家,其實陸機還是一位傑出的書法家,他的《平復帖》是我國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法書真跡。

《平復帖》凡九行,上有宋徽宗趙佶泥金題簽和“宣和”、“政和”二印。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內容只是陸機問候友人的平常手札。惜距今一千七百多年,紙面損傷,有些字已分辯不出來了。古代法書典籍《墨緣匯觀錄》、《平生壯觀》、《大觀錄》等,雖有記錄,均無釋文。當代書家啟功先生在其《啟功論稿》中對此帖注有釋文。

《平復帖》是草書演變過程中的典型書作,最大的特點是猶存隸意,但又沒有隸書那樣波磔分明,字體介與章草、今草之間。細觀此帖,禿筆枯鋒,剛勁質樸,整篇文字格調高雅,神采清新,字雖不連屬,卻洋洋灑灑,令人賞心悅目,字裡行間透露出書家的儒雅與睿智。

歷來評述甚多。宋陳繹曾雲:“士衡《平復帖》,章草奇古”。《大觀錄》裡說:《平復帖》為“草書、若篆若隸,筆法奇崛”。《平復帖》對後世也產生過較大影響。清人顧複稱“古意斑駁而字奇幻不可讀,乃知懷素《千字文》、《苦筍帖》,楊凝式《神仙起居法》,諸草聖鹹從此得筆。”這些評論或許有牽強附會之感,但若是懷素、楊凝式當真見到,也確會為之動情。董其昌贊雲“右軍以前,元常之後,唯存數行,為希代寶”。

這裡還要提及的是《平復帖》最後一位私人收藏者——已故書法家張伯駒先生。《平復帖》原為恭王府所藏。1937年,溥心畲先生喪母,欲出讓《平復帖》以辦喪事。在此期間,一些清朝遺老,如阿聯、孟錫圭、朱蓬壽,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等都曾致函溥心畲先生對《平復帖》易手錶示惋惜,怕像恭王府出讓的唐韓幹《夜照白圖》那樣,流失海外。信致溥心畲先生,大意為,現已民國,喪事可否從儉,《平復帖》可否暫押鹽業銀行,云云。並託傅增湘先生向溥心畲先生致意此帖為祖傳,還是留在本族為好。此事經傅增湘先生從中斡旋,最後張伯駒不惜傾家蕩產,從溥心畲手中購回此帖,後歷經艱險,悉心保管,才使她未流失海外。1949年以後,張先生又將這件稀世珍寶獻給了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