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勸說韓信謀反的蒯通是如何逃脫殺身之禍的?

一個人的歷史

從春秋戰國到秦漢兩朝,以能言善辯、利口覆邦著稱的大辯士很多,尤以蘇秦、張儀最為知名。就秦末漢初這段歷史而言,有一位大辯士的能力可跟蘇、張二人媲美,名將韓信若是能聽從他的建議,將導致“天下三分”的局面提前400年出現。那麼,蒯通究竟是怎樣一位傳奇人物?他最終的結局如何?


蒯通是戰國末年燕國范陽人,本名蒯徹,後人因避漢武帝劉徹的諱,才把他的名字改稱為蒯徹。蒯通精通縱橫之術,辯才極佳,曾論述戰國遊說之士所使用過的權變之術,再加上自己的評論,然後彙輯成書,一共有八十一篇(“蒯通者,善為長短說,論戰國之權變,為八十一首。”見《史記·卷九十四·田儋列傳》)。學術界也有一種說法,稱《戰國策》的作者其實正是蒯通。



蒯通在歷史舞臺上的首次亮相,是在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當年,陳勝命將軍武臣北上掃蕩趙地,兵鋒直指蒯通的家鄉范陽。蒯通為避免家鄉遭遇戰火之災,便說服范陽縣令徐公投降武臣,緊接著又勸說武臣以隆重的禮節迎奉徐公,以此為榜樣曉諭燕趙之地,使武臣不費一兵一卒便招降三十餘城。武臣對蒯通的謀略佩服的五體投地,於是將他奉為上賓。此後數年,蒯通的活動歸於沉寂。


蒯通在沉寂多年後的再次“亮相”,要等到楚漢爭霸的晚期。彼時,韓信俘虜魏王魏豹,擊滅趙、代兩國,併成功地迫使燕國降服,隨即準備攻打齊國。然而此時劉邦卻派辯士審食其勸降齊國,韓信聞訊後準備罷兵。此時蒯通卻趕過來勸說韓信,若停止攻齊,那麼他的功勞將被一介儒生搶走,還有何臉面再見漢王?不如趁漢王沒有下令停戰的機會,利用齊國的懈怠快速進兵,一定會大獲全勝。



韓信認為蒯通所言有理,於是猛攻齊國,並迅速平定該地。齊王逃亡前,誤以為審食其出賣自己,便將他用沸水煮死。蒯通此計非常陰狠果決,按照《漢書》作者班固的說法是“一說而喪三俊”,即審食其被烹殺,齊王逃走,韓信戰勝而驕從而為自己的敗亡埋下“伏筆”。


韓信征服齊地後自立為代理齊王,名望和實力更盛,他下一步的舉動,將直接影響天下的歸屬。此時,項羽派武涉去勸說韓信,希望和他聯合對抗劉邦,而劉邦也派使節封韓信為正式齊王,要求他堅決地跟自己站在一邊。韓信對兩方的拉攏都採取曖昧的態度,心中不知所從。此時蒯通建議韓信擁兵自立,與項羽、劉邦三分天下,這樣既可以主動掌握自己的命運,又能贏得天下諸侯的擁戴,簡直是再好不過的選擇。



通因請間,曰:“...方今為足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參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勢莫敢先動。夫以足下之賢聖,有甲兵之眾,據強齊,從燕、趙,出空虛之地以制其後,因民之慾,西鄉為百姓請命,天下孰敢不聽!足下按齊國之故,有淮、泗之地,懷諸侯以德,深拱揖讓,則天下君王相率而朝齊矣。蓋聞‘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弗行,反受其殃’。願足下孰圖之。”見《漢書·卷四十五·蒯伍江息夫傳》。


如果蒯通的建議能得到採納,那麼“天下三分”的局面將提前400多年出現,只是由於韓信不忍心背叛劉邦,最終婉拒了蒯通的“好意”。數日之後,蒯通再次勸說韓信背漢自立,依然遭到拒絕。蒯通自知韓信意志堅決,並覺察到自己面臨險境,便假裝瘋狂而做了巫師。



若干年後,韓信因“謀反”被呂后、蕭何設計誅殺,臨死前哀嘆悔不用蒯通之計,以至於今日死在女子之手(“天下既定,後信以罪廢為淮陰侯,謀反被誅,臨死嘆曰:‘悔不用蒯通之言,死於女子之手!’”引文同上)。劉邦聞訊後,馬上派人搜捕到蒯通,準備將他烹殺。


要說蒯通的口才可真是棒,面對著劉邦發出的死亡威脅,以做狗的都向主人以外的旁人狂吠做比喻,不慌不忙地替自己辯解。蒯通稱當時天下紛亂不已,各為其主的人實在太多,他們提議反楚或反漢,不過是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罷了,如果都該殺的話,皇帝能殺得過來嗎?劉邦聽後覺得很有道理,於是便釋放了蒯通。


劉邦認為蒯通的話很有道理,便釋放他

通至,上欲烹之,曰:“昔教韓信反,何也?”通曰:“狗各吠非其主。當彼時,臣獨知齊王韓信,非知陛下也。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者先得。天下匈匈,爭欲為陛下所為,顧力不能,可殫誅邪!”上乃赦之。引文同上。

蒯通獲釋後回到齊地隱居,漢朝的開國元勳曹參在擔任齊國相國時,將蒯通召為門客,對他極為禮遇,這也是後話了。


文史磚家

蒯通是齊國著名的辨士,以能言善辯口吐蓮花著稱於世,曾今勸說韓信自立為王,但沒有成功。劉邦曾一度想殺了他,但是靠了自己的一副伶牙俐齒,蒯通逃脫了殺身之禍。


在司馬遷所著的《史記—淮陰侯列傳》裡,對於這件事有如下記載:

呂后和蕭何用計,謀殺韓信之後。高祖劉邦回來看到韓信已死,既高興又同情,便問呂后:“韓信死時留下什麼話?”呂后說:“韓信後悔沒有用蒯通的計謀。”高祖說:“這人是齊國的辨士。”就下令齊國逮捕蒯通,不久之後蒯通就被帶到劉邦處。

劉邦問:“你勸說過淮陰侯謀反嗎?” 蒯通說:“有這事,我的確叫他謀反,這小子不用我的計謀,所以自找倒黴走到滅亡的下場,如果這小子用了我的計謀,陛下怎能夠滅掉他呢?”劉邦怒道:“我要殺了你。”蒯通說:“冤枉,殺死我很冤枉。”



劉邦說:“你教唆韓信謀反,有什麼冤枉的?”蒯通說:“秦朝的法度敗壞、政權解體,山東地方大亂,各姓諸侯並起。天下英雄豪傑都像烏鴉一樣聚集,秦朝丟失的地位,大家一同追逐他,本領高強且行動迅的先搶到,其他人就只有看著。在當時的環境下,我只知道有個韓信並不知道有陛下。況且天下手持利刃,想幹與陛下同樣事業的人很多,只是力不從心罷了,又怎麼可以把他們全部誅殺呢?”劉邦說:“放了他吧!”就赦免了蒯通的罪過。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陳勝吳廣起義,應者雲集,便命武臣帶領一支軍隊北上攻取趙地,來到河北范陽,誰知范陽縣令徐公已被一位范陽人勸降,大擺宴席等待武臣到來,武臣很高興,封賞了二人。


這位勸降者便是蒯通,本名蒯徹,通是史書為避漢武帝劉徹的名諱而替他改的名字。齊國有名的辯士,與修道的安期生是好友,項羽掌權柄後,安期生向他推薦蒯通,屢次獻計不被採用,便離開投奔韓信。

韓信拔趙下燕後,在齊國邊境駐紮重兵虎視眈眈,劉邦命酈食其勸降齊王田廣,齊王答應了。這時蒯通對韓信說,將軍你拼生拼死才攻下齊國五十城,酈生一張嘴就下了七十城,豈不成為笑話?何況,漢王有命令讓你停止進攻嗎?韓信於是繼續進攻大獲全勝,田廣因此烹殺酈食其。


楚漢相爭進入膠著狀態,蒯通苦勸韓信自立為王,建功業並避開兔死狗烹大禍。韓信不聽,蒯通懼禍及己身,便離開了,假裝成一名瘋子到處流浪。等到韓信被呂后蕭何誘殺,臨死前回想往事,不由淚落漣漣,長嘆一聲說,“恨不聽蒯通的話,今日死在婦人之手”!


劉邦討伐陳豨得勝回來,得知韓信已死,又憐憫又開心,問韓信臨死說了什麼沒有,呂后說“恨不聽蒯通之言”。劉邦一怔,蒯通?齊國有名的辯士啊!便命人把他抓來,要殺掉。蒯通說,我無罪。劉邦說,你鼓動韓信造反,大逆不道,還說無罪!(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蒯通回答,我是有勸那小子自立,可惜他不聽我才被你殺死,況且,昏君桀紂養的狗,見了明君堯和舜便張牙舞爪狂吠不已,這是因為它忠於主人而導致不識好壞。我在韓信手下時,心中便只為韓信利益謀劃,而不知有大王你,難道為臣者忠心耿耿是一種罪嗎?


見劉邦語塞,蒯通接著說,秦朝無道,群雄並起,想當皇帝的人不計其數,由於那些人能力不足,最後才是你當了皇帝,這樣有野心的人遍佈天下,難道你能一個一個殺掉嗎?殺得完嗎?

一席話有理有據,有堵有捧,劉邦聽完哈哈大笑,便把他放了,後來成為曹參的座上賓。


南方鵬

首先韓信是被呂后,蕭何設計解決掉的,造反有可能只是殺人的藉口,劉邦知道殺韓信主要就是他功高蓋主 所以並未對其身邊的謀士下手 再加上蒯通是個人才 那時候縱橫家都是神一般的人物 劉邦殺的太多了肯定要做些事蹟安撫一下其他人 意思韓信謀反卻並未殺其身邊謀士以顯得自己皇恩浩蕩。


燃燒吧我的小逗比

他向劉邦解釋了,他只是做他分內應做之事,劉邦也理解,認為作為一個參謀,他當時提的建議是正確的!如果韓信採納他的建議,不會死的那麼慘。所以,劉邦把他放了,因為他確實是個好參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