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爸爸的孩子成長會是怎樣的?

raoyaoting

圈圈跟你分享一個單親媽媽育兒的故事,誰說沒有爸爸陪伴,孩子就教不好?

不知從神馬時候開始,每逢佳節之前,朋友圈就被各種“請不要這樣逗孩子”刷屏。

一家團圓,親朋相聚,這難得高興的時光簡直要變成撕逼戰場了!你的孩子不能被問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你的孩子不知道管對方叫叔叔還是哥哥;別人說一句你媽媽喜歡弟弟不喜歡你了,你的孩子就相信瞭然後難過的哭了……

此刻我真是不懷好意地笑了,你的孩子被你養的這麼Low,然後還好像是全世界對你孩子不善意造成的!

說到這裡,必須表揚一下我的閨蜜,有野草般的毅力頑強生活的女人,離婚了卻一個人帶著娃更瀟灑的生活,賺的一手好錢,燒得一手好菜,身材練到一度讓我嫉妒的必須要把她拉黑才能有勇氣吃個飯。

果然有其媽,必有其娃!得體,懂禮貌是必須的,我偷偷把她5歲的姑娘內定為我的兒媳婦,當然,我還是那個萬年不變的惡婆婆!

惡婆婆常常會故意找茬問她些惡意滿滿的問題來考驗(zi)她(qu)情(qi)商(ru)。你們感受一下:

那天下午,我帶我兒子和我兒媳婦去吃高大上的哈根達斯,周圍坐的都是一桌桌小情侶,我便悄悄問兒媳:“小芮,你知道你媽有交新男朋友了嗎?”

小丫頭一邊把一大口冰淇淋放進嘴裡,一邊略帶鄙視的微笑著說:“阿姨,你好八卦!”

我默默流下三滴汗。

但是我不死心好嗎?接著問:“你媽媽要是給你找個新爸爸,你不喜歡他,或者他不喜歡你,怎麼辦啊?”

小丫頭想了一會,(我心裡竊喜,被我問倒了吧?)然後聽她幽幽的說:“我也不知道怎麼辦啊,你知道怎麼辦嗎阿姨?”

現在換做我愣在那裡不知如何回答。

然後小丫頭樂呵呵的說:“大人都不知道怎麼辦,小孩當然也不知道啦!”

好吧,容我計算一下此時我的心理陰影面積。

後來跟閨蜜聊天,問她,怎麼她家小孩就那麼小人精?大人想逗逗她,她都不上鉤?

她微微動了一下精緻的眉毛,和聲細語的跟我說:“她是個女孩子,從小,我就無數次跟她說,除了媽媽以外,任何人讓你做你不喜歡的事你都可以拒絕。如果別人問你回答不出的問題,你就反問TA同樣的問題。如果碰到讓你覺得不高興的事,你可以先不理那些人,然後馬上告訴媽媽,我們一起想如何面對。

自從我離婚以後,無數人問過她那些很討厭的問題:什麼“你爸媽離婚是不是因為你不聽話啊?”“你爸媽都不愛你了,所以才離婚的吧?”“你為什麼跟媽媽不跟爸爸,一定是爸爸很壞吧?”我和我女兒的關係很親密,我強調無數次,無論發生任何事,爸爸媽媽都愛她,她已經深信不疑
所以,現在再遇到什麼創傷性問題,也都不會傷害她,並且她還會回你一句:“阿姨,想問題要從善良出發哦。”當然這句話是我教她說的。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我們無法做到永遠面面俱到為他們屏蔽掉所有障礙,但是我們必須教會他們如何越過障礙,如何應對困難,這樣,他們才能越成長越強大!在實際操作上,我們甚至要未卜先知的給孩子打預防針。

比如,今天要去奶奶家,可能會被叔叔大爺姑姑嬸嬸問到什麼奇葩問題,該如何回應,然後練習幾次。這樣跟孩子講好了,孩子就不會再無所適從。

聽完她說的一席話,我又想把她拉黑了,會賺錢,長得好,EQ高,會教娃......你是上帝派來讓我無地自容的嗎?哼!


甜甜圈伐木累

父親永遠是孩子小時候最好的玩伴,這是任何玩具都無法取代的。

父親也是孩子內心不能缺失的一角,缺失了,會讓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

作為一個父親,讀到今天的文章,感慨萬千,因為帶孩子的路上,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總是讓母親們變得神經緊張,父親們變得戰戰兢兢。

我們要承認,在我們中國的傳統中,男主外,女主內的思維還是大勢,教子的重任還是在母親身上。

但如今大家都開始認識到了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這個角色是不能缺位的。

孩子的生命裡,不是每一場風,都需要躲進母親懷裡;不是每一場雨,都需要一把慈愛的傘。人生有許多滋味,是必須體驗的。小小的感冒,輕微的擦傷,根本無須大驚小怪,以至於要吊銷父親的執照。

星期天中午,在一本幼教雜誌上,我忽然看到一份很有趣的測試題:“ 測測你的孩子,是否擁有完整的愛,是否擁有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我急忙叫來兒子,因為第一部分的題是要求孩子答的。父母中,誰教會你係鞋帶,誰帶你放風箏,誰告訴你摔倒了要自己爬起來……兒子胖胖的手,捉著水彩筆,一格一格地打鉤。每一格選的都是媽媽。我的心生出滿滿的甜蜜。

第二部分,要求家長選擇。孩子的心事會告訴誰,孩子的性格與誰相近,誰為孩子鼓掌最多……我不假思索,飛快地打鉤,所有的題答完,依舊是同一個答案——媽媽。此時的我,胸中洋溢著無限驕傲。

比照評分標準,我樂滋滋地算分。滿以為會得優秀。可結果,卻令我瞠目結舌,竟只得了可憐的五十分。結論更是觸目驚心:“您的孩子,嚴重缺乏父愛,這將會影響孩子的心態,造成孩子性格的缺陷。”

不錯,孩子確實有些內向,也很膽小。我以為等他大些自然會好。現在才明白,這根本不是年齡的問題。那樣疼孩子的老公,從何時起,離孩子越來越遠了呢?我苦苦地思索著……

是了,那個早春,乍暖還寒。老公抱著半歲的兒子,興沖沖地去看新開的桃花。回來時,兒子的小帽子和小圍巾全丟了。當晚,孩子因著了涼發燒嘔吐,折騰很久。看著孩子受罪,我足足抱怨了他一個晚上,他也紅著眼睛後悔不迭。

還有,我因加班,讓他照顧孩子半天。孩子卻從床上跌下來,嘴唇腫起老高,額上碰了一個紅腫的大包。這也讓我大大地發了一頓脾氣。

就在去年吧,他興沖沖地帶孩子去划船。結果,剛上船,好動的孩子就落水了。幸而水淺,僅僅溼了衣服,磕破了鼻子。那一回,他也很懊惱,說自己太笨,天生不會帶孩子。

還有,還有……真的是太多太多了。老公一次次失誤,一次次被警告。終於,他被那張無形的紅牌罰下,再也不敢輕易地靠近兒子。

從此,有關兒子的大事小事,我一手包攬。兒子也習慣了事事找媽媽。無奈的老公,不得不接受這種疏離。有時,他看著我們的親密,眼神裡是羨慕和落寞。

我沒想到,自己這樣辛苦,這樣努力,給孩子的卻是一份殘缺的愛,一個不健康的成長環境。如果不是這本雜誌提醒,我不知要到何時才能發現,孩子幼年的記憶裡,已經缺失了最寶貴的東西。

我汗涔涔地,把書捧給老公看。他只掃了一眼,就漫不經心地笑了:“ 這些幼教雜誌,小題大做,專門唬你這樣的人!”我鄭重地告訴他:“ 孩子的成長,是一次又一次美麗的盛典,而父親和母親,都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沒有人可以缺席,這一場又一場人生的盛典!”

我說,從幼兒園到小學,老師們大都是女性,孩子不缺乏母愛。如果父親不能融進孩子的生活,他童年的世界就只有半片天空。老公不再嬉笑,若有所思。

轉眼就是黃昏,外面下著微雨。我鼓勵老公,帶孩子去散散步。我卻在後面,悄悄跟著他們。雨漸漸大起來,我剛要招呼父子倆回家,卻看見孩子跟著爸爸,肆無忌憚地踩著水嬉戲、叫喊。

他們的笑聲格外歡暢。

這一剎那,我忽然明白:

孩子的生命裡,不是每一場風,都需要躲進母親懷裡;不是每一場雨,都需要一把慈愛的傘。人生有許多滋味,是必須體驗的。小小的感冒,輕微的擦傷,根本無須大驚小怪,以至於要吊銷父親的執照。

又隔些時候,老公帶著孩子,去度假村玩。三天後,孩子回來了,臉曬得黑紅,鬧喳喳地,似一隻小雀兒,說他跟著爸爸捉小魚了,爬樹了,躺在山坡的草地上,看棉花糖一樣的白雲了……

孩子興奮地說:“如果跟媽媽去,一定不許這樣玩。”是的,世上做媽媽的人,總有太多的小心,有太多的不許。把孩子當花瓣,當珍珠,當最薄脆的瓷器,捧他們在溫暖而逼仄的掌心。在這樣的呵護裡,我們的孩子,又怎麼會長成青松,長成磐石,長出百折不撓的勇氣!

兒子的胳膊,被樹枝剮破了,腳也磨出了水泡,連外套都被劃了個大口子。聽爸爸說,蚊蟲的叮咬,還讓他哭過好幾次。其實,這又有什麼呢?疼痛、疲憊、傷心,未嘗不是一種收穫。而爸爸所給的,是鈣、是鐵、是鋅,是生命裡不可缺失的營養。

兒子變了,他不再怕黑,不再怕蟲子,不再動不動就哭。幼兒園老師說,打疫苗的時候,他平靜地站在最前面。有個小女孩嚇得簌簌發抖,他像個小小紳士般,在一旁鼓勵她。

面對兒子的變化,我備感欣喜,老公卻接到通知,他被調往西部油田,坐火車要兩天才到。他和孩子,剛剛靠近,又要分開。這一回,在千里之外。兒子聽到爸爸要走,用漫畫書擋住眼睛,輕輕啜泣。

我們都沒有放棄。在送別的站臺上,老公教兒子,一遍遍揹他的手機號。父子倆常常通話很久。那些數字驚人的話費單,糾結在我心裡,生出一絲絲煩惱來。直到兒子告訴我,爸爸說,他要聽著我長大。

我的心,忽然柔軟起來。聽著孩子長大,對於父親,像聽小苗拔節,花蕊輕揚,春風從窗前呼啦啦地赤足跑過;對於孩子,世上有個最愛的人,無論何時何地,都會耐心傾聽他心裡所有的聲音。這,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情。

七天長假,原與朋友相約,搭她的順風車旅遊。可現在,我決定去看老公。朋友問我會不會算賬:一票難求的艱辛,四天旅途的疲憊,僅換得戈壁荒原上三日匆匆的相聚。只有傻子,才會這麼幹。

朋友是個精算師,她樣樣都算到了,唯獨忽略了一個孩子的感受。這不怪她,因為她還不是母親。

兒子終於見到了爸爸工作的地方。鑽塔,野營房,用電熱杯煮的掛麵,都讓兒子覺得新鮮。一出門就是莽莽戈壁。牽著爸爸的手,兒子認識了胡楊樹、坎兒井,看到了大漠圓圓的落日,甚至經歷了一場,昏天黑地的沙塵暴。

在回家的旅途中,我給兒子講故事。他往常愛聽《小紅帽》《白雪公主》《海的女兒》,這次卻不要聽了。他振振有詞地說:“ 那些故事裡的人,遇見了困難,只會坐著哭,等別人來救。我要聽爸爸講的孫猴子、魯濱遜、羅賓漢,在危險時,他們會救自己,也會救別人。”

我怔住了,一旁的乘務員笑起來:“ 爸爸和媽媽,真的不同呢,連講的故事,都是兩樣的。”窗外,戈壁與綠洲交織著,有一種別樣的風景。兒子彷彿又長大了一些。

這個秋天,兒子上一年級了。老公又接到通知,他將要遠赴哈薩克斯坦。那裡,有公司的合作項目。這次,兒子沒有哭,他自作主張,去郵局買了很多信封和郵票。他與爸爸相約,每週寫一封信,把彼此的消息告訴對方。

聽兒子驕傲地大聲朗讀爸爸的信,看兒子坐在燈底下邊查字典邊寫信,再陪著他去郵局寄信。秋風漸涼,通往郵局的那條路,已被落葉染成金黃。彷彿一夏的陽光,都錦繡一般重重疊疊地鋪陳著。路有多遠,陽光就有多遠。

我聽見每片葉子都在唱歌。我相信未來的日子裡,無論遇見什麼,我的孩子都會快樂而勇敢地往前走。


大二的啊爽

沒有爸爸的孩子成長會是怎樣的?在心理諮詢的工作中,我們經常會碰到這樣的單親家庭或單親家庭中長大的孩子,這些人表面看起來與普通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差別不大,但是如果你和他們就親子關係展開會談,總讓人感覺到他們的確缺失了很多很多。

國內外有很多有關“父親缺失”的研究,父親缺失是指由於分居、離異、死亡等原因導致的孩子缺少父親的關懷的現象。父親缺失後對孩子有那些影響呢?

第一、 父親缺失會影響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國外曾有學者採用《人際問題解決能力測驗》 測查了25名父親離開超過8個月的4~5歲的幼兒,發現父親缺失的孩子的得分要顯著低於父親存在的家庭的孩子。

第二、父親缺失會影響兒童認知發展和學業成績。

第三、父親缺失會影響兒童道德發展和犯罪行為的發生。父親缺失家庭的男孩比父親存在家庭的男孩在內部道德判斷、接受批評、道德價值和規則習得能力上要差。此外,父親缺失家庭中兒童面臨更高的犯罪風險。

第四、父親缺失會影響兒童性別角色發展。父親是兒童眼中的保護者、教育者和自己未來理想化的形象,兒童會將父親作為榜樣進行模仿學習,使自己的行為越來越像父親,在模仿學習的過程中,男孩會變得更有男子氣,變得堅強、勇敢、理性。如果父親缺失,因為長期受母親的影響,男孩可能會發展出偏女性化的性格特徵。

如何彌補父親缺失所造成的影響?其實,有時替代父親位置的可能是其他重要他人,這個人可以充當或扮演父親的角色,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內化和模仿學習的對象。


鵜鶘心理夯小七

 缺失父愛:

美國心理學家通過調查發現,那些沒有得到足夠父愛的孩子情感障礙十分突出,出現焦慮、孤獨、任性、多動、依賴、自尊心低下、自制力弱、攻擊性強等行為缺陷的現象較為普遍,甚至與成年後的不良生活習慣都有一定關係。心理學家據此提出了“缺乏父愛綜合症”這一概念。患有“缺乏父愛綜合症”的孩子成年後出現神經質、精神病或人格障礙等心理疾病的比率以及犯罪自殺率均比其他寶貝偏高,並且有可能影響他們成年後正確地處理兩性關係,導致不幸的婚姻生活。

渴望父愛,這是男孩最深沉和迫切的心理需求。他渴望一位強健而富於幽默感、粗獷而溫和、自信而關愛、智慧而謙遜的男人在他身邊,向他注入真正的“男人氣”。男孩需要與父親呆在一起,幫助他建立起對周圍世界的安全感與自信心,從父親那裡學會做一個男人。女孩則需要通過父親瞭解男人並學會與男人相處的技巧.不良的家庭因素對孩子心理產生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尤其是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常被父親拒絕、否定的孩子,容易焦慮。

心理學家甚至指出男孩的“父愛飢渴症”,即男孩到達青春期時,往往疏遠甚至厭惡父親,這種疏遠和厭惡摻雜著得不到父愛的失望與悽苦。他盲目地去嘗試種種可能補救的辦法,包括抽菸、喝酒、甚至性放縱或吸毒。渴望父愛,這是男孩最深沉的心理需求。男孩與父親在一起,培養對周圍世界的安全感和對個人前途的自信心。心理學家認為,父愛是幫助男孩走向健康之路的起點。

心理學家和教育家指出,在孩子成長中,父母因性別角色、社會分工、家庭分工的不同,應各自運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擔負起不同的教育任務。一般來說,母親偏重於生活和情感,父親偏重於精神和心理;母親強調穩定,父親強調創新發展;父親傳遞給兒子的是堅強、勇敢、承受力強等陽剛之氣,母親傳遞著細膩、呵護、富有同情心等陰柔的一面。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作用,才造就了孩子健全的心理素質。相反,如果過分地強化或弱化某一方面,都將影響孩子的心理成熟和性格完善。

例如,在父愛不足和母性親情過強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容易養成膽小,意志脆弱、缺乏創新精神、過於依賴別人的性格。尤其對女孩而言,過於關愛的“保姆式”父愛,更會導致孩子情感和性心理發展方面的障礙。

又如,當孩子提出問題希望父母解答時,父親很少有耐心面面俱到地講完,總讓孩子自己去看去想,仍給孩子留下困惑和疑慮;而母親卻會把答案和盤托出,說出結論。從表面上看,父親的方法有點“粗”,但促使孩子多思索,是一種很好的意志鍛鍊。由此可見,強化父愛在培養孩子的健全心理,使男孩真正成為男子漢方面的作用有何等重要。這一作用正是母愛不能替代的。

父親在教育孩子時切忌簡單粗暴。許多父親在與孩子相處時並不夠耐心,尤其是看到孩子身上的缺點,例如:學習成績差、寫作業磨蹭等問題,心裡就起急,忍不住就要打罵孩子。所以,許多孩子都反映:怕爸爸。孩子在這樣的高壓管制下,不僅缺點沒有改掉,反而變得沒有自信心,性格退縮,或者脾氣逆反暴躁,不好管了。所以,父親要學會和孩子交朋友,這樣才有利於教育孩子。

父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在一些單親家庭中,母親一個人帶著孩子,她們認為再婚會給孩子帶來壓力,就為了孩子而不再選擇婚姻,或是害怕結婚。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如果缺乏父親的影響作用,男孩容易變得女性化,女孩容易依戀年長男性,或懼怕、不信任男性。還有的離婚母親會不自主地把對丈夫的埋怨、仇恨灌輸給孩子,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投下了抹不去的陰影,在他們長大後就會影響他們的人際關係、擇偶觀念和婚姻生活。

從多起心理諮詢的案例中發現,父愛缺失的男孩子,往往不知道作為男人,應該有什麼樣的使命。由於缺乏男性榜樣,他在性別認同,不知道怎樣對待異性。由於缺少成年男性的道德指引和行為規範,他缺乏自律,情感和性格也很不穩定,有的膽小怕事、優柔寡斷,有的脾氣暴烈、做事衝動,有的則抑鬱寡歡、自暴自棄。

父愛缺失的女孩子,由於在幼年時沒有得到成年男性的接納和認可,容易懷疑自己作為女性的存在及其價值。由於缺乏男性偶像,她不知道男人應該是什麼樣的,應該怎樣對待女性才是平等的關係,有的會窮盡一生、付出很大的代價,去討取男人的歡心。對於她來說,愛是痛苦的。她會不由自主地愛上比她大很多或者對她漠不關心甚至虐待她拋棄她的男性,因為她沒有從父親那裡得到正常的男性的愛、呵護與尊重。她們的內心會產生嚴重的不安全感,對兩性間的親密關係也會更加渴望,以至難以把握男女之間的尺度,出現情感冷淡或狂熱。

對這一問題,最有發言權的當屬哈佛大學的羅斯派克博士。他在這一領域曾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派克認為,父親對女兒個性和性心理的影響有時甚至超過母親。父親對兒子,往往會提供較多的獨立機會,而對待女兒,卻容易走向兩個極端———疏離或鼓勵她們的依賴性。疏離的結果使她們更容易產生慕男情結,變成感情隨便的“花痴”;而縱容女兒的依賴性,則容易使她們變成沒有主見的“牛皮糖”。羅斯派克博士還認為,女孩子社會化的過程往往是父親影響的結果,如果一個女孩子缺乏父愛,那麼她的社會化水平就會比較低、性觀念也比較混亂,發生不當性行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孩子從小缺少父母的關愛,小時往往會出現焦慮、抑鬱的情緒,到了青春期,他們會猛然意識到被父母“拋棄”,會以評判的心情來審視父母,並把對父母的憤怒投射到社會和他人身上,從而出現操

行障礙、與人交流障礙等。


像風一樣吹過4

沒有爸爸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暴露的一個最大問題就是沒有安全感。我接觸到這種家庭背景下長大的朋友,不管他們自己在學業上還是後來的職業生涯上,取得過多麼驕人的成績或者成就,擁有多少財富,心裡總是會缺少一份安全感。很多時候,他們並不會把這份因為安全感缺失造成的心理不安表現出來,可遇到一些重要的事情時,心裡上石如此渴望一份安全感的存在。可是,真要問他安全感到底是什麼,什麼能夠保證,他們自己也不知道。


這樣的缺失感,或許只有遇到那一個能夠彌補這份愛的人才會慢慢彌補過來吧。


應作如是觀

父愛的缺失,不完整的家庭對於孩子的成長影響還是很大的。就算是媽媽再強大,她也給予不了孩子父愛。要麼爭強好勝,不服輸,要麼自卑軟弱。我一個朋友,從小父親出車禍去世了,她媽為了她沒有嫁,從小看著媽媽辛苦把他養大,從小就體諒媽媽的不容易,特別的懂事,家裡的重活粗活都幫媽媽做了,小小年紀幫她媽挑起生活的重擔,學習上也是特別的要強,如果不好好學習,怕人家笑話,對不起媽,從小就揹負著沉重的思想負擔。



所以媽媽要正確引導孩子,自己的辛苦不要過度表現在孩子面前,那樣孩子會感到愧疚,因為自己,媽媽才這麼辛苦。心中有愛,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一顆愛的種子,在沒有爸爸的孩子心中生根發芽,讓他更加熱愛這個世界。



糯米麻麻Coco

孩子成長路上,爸爸的陪伴不可缺

  男主外、女主內是傳統的觀念,爸爸扮演的角色就是一家之主,擔負出外獵食的重任,由於受經濟因素所影響,所以對爸爸而言,工作佔了很長時間,再加上現在勞動條件比較不理想,必須用更多時間,才能達到以往的經濟水平,因此有越來越多的爸爸會因為工作,使得在家時間明顯縮短,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自然越來越少。

  爸爸、媽媽的陪伴,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是不能欠缺的,如果爸爸未能積極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會有什麼樣的影響?臨床心理師王意中表示,爸爸陪伴子女,在每個階段其實都有其重要性,例如孩子在2、3歲比較小的階段,行動力開始漸漸發展出來,進而表現在體能遊戲、動作遊戲當中,此時如果爸爸很少出現,對體力相對比較不足的媽咪而言,要與孩子一起進行需要體能的活動,一定會感到吃力。

  幼兒階段,需要男性角色的學習與認同

  另一方面,孩子成長過程中,對於父親角色會有所認定,尤其在3~5歲左右的小男生心中,爸爸對他們而言,可能代表「有能力、堅強的、無所不能的」,甚至就是心目中的「巨人」,如果這個階段爸爸總是缺席,對小男孩而言,對男性角色上的學習和認同會比較缺乏。

  此外,孩子在幼兒時期會特別喜愛親子律動,從動作上的模仿,可促進親子之間的關係。例如小男生常會想和爸爸一起玩飛機、打鬥、追逐遊戲,想坐在爸爸脖子上玩騎馬遊戲,或在爸爸身上玩溜滑梯,這部分媽媽體能方面比較不如爸爸,假如爸爸沒什麼時間參與,孩子就比較缺少這些可以從遊戲中得到的學習機會。

  事實上也不只是男孩,小女孩也會有這樣的需求,王意中老師表示自己三個孩子當中,不只是兒子,女兒也會要求玩一些需要體能的遊戲,像是在床上玩跳的遊戲、追逐打鬥的遊戲,或是要爸爸扮演強壯的恐龍或騎馬等。


soulo帶點脾氣雪熙兒

家住曼哈頓的一位母親問:兩個月前,我離婚了,現在一人帶兩個孩子,我比較擔心,沒有父親的孩子,心理會健康成長嗎?

勞拉博士答:毫無疑問,父親在家庭中的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其實父母雙方在家庭中的角色是一樣重要的。但萬一父母一方離開家庭,孩子精神上都會受到損傷。孩子能否克服父母一方離開的困難呢?這就得看和孩子生活的一方能否給孩子足夠的愛和支持。就像這位母親,得問問自己,能否幫助孩子處理好他們的情緒。

有五件事這位當媽媽的要了解:

1.孩子茁壯成長需要無條件的愛。剛離婚兩個月,相信你的情緒也不佳,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而後接受孩子因父母離異產生 的不良情緒,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去體驗他們的感受。保證自己有良好的情緒去影響孩子,這比孩子在一個父母雙全的家庭裡更重要。

2.負面的影響比沒有影響更糟:如果父親在家對孩子不好,粗暴對待孩子,還不如家庭中沒有父親的存在,負面影響比沒有影響更壞。因此,離婚後單親媽媽帶孩子不一定比雙親家庭,但父親虐待妻子和孩子更糟。孩子失去父親也許會帶來悲傷,但悲傷是可以治癒的。

3.單親家庭是存在風險的:因為媽媽成了單親媽媽,家庭變的困難了,帶孩子的風險也增加了。所以,你一定要採取一切措施,保證自己的健康,這樣你才能付起雙重責任。

4.男人和女人都有男性和女性能力:研究表明,爸爸和媽媽做家長的方式不同對孩子有好處。比如爸爸更會與孩子“打鬧”,但是,媽媽也可以跟孩子“打鬧”。如果要孩子心理健康,我們必須接受我們眼前的一切。沒有人是全能的,我們只能給孩子們提供我們能做的,如果你發現孩子需要一個你無法提供的東西,你可以好好思考一下,也許,你會發現你自己以前不知的潛能。當然,你也可以求助別人。比如:你的兒子可能在學跆拳道教練那得到從你那得不到的幫助或感受。

5.離婚不是最傷孩子心的事,處理不好離婚才最傷孩子心:雖然事實是所有離婚的家庭孩子都會非常傷心,可是如果處理好的話,孩子不會那麼傷心,而且能更快從悲傷中走出,這樣,問題就沒那麼嚴重了。孩子真正傷心的是父母離婚時,有一方根本不要孩子,或者繼父、母對孩子不好。你的底線是,如果離婚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你必須做你能做的一切讓你孩子開心成長。


C咖啡豆子


麻麻滴超級宇宙無敵新小酒窩

我的兩個孩子也是在沒有父愛下成長的,我覺得沒有什麼不正常啊!他的父親如果在他們身邊的話可能帶給孩子的影響會更不好,因為孩子的父親是個非常現實的男人,在他眼裡只有金錢跟權利沒有感情的,他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甚至過河拆橋,他可以犧牲自己的家庭和婚姻,他還可以利用手中的權力去誘惑年輕的姑娘,然後又可以利用他現在的職位去騙取別的女人的金錢,他就是某報社社長助理,他偶而跟孩子在一起給孩子灌輸的也是金錢跟權利有多重要的理念,這樣的父親能把孩子教育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