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方陣時代(一)——希臘

自從人來歷史中有了戰爭,人們便開始想著如何才能取勝。早期的人類戰爭拼的是個人的勇武和力量,而相對瘦弱的一方就會頻頻吃虧,為了能夠戰勝強者,人們開始注重戰爭中的團結合作,於是乎,一些古典時期的戰術便誕生了,其中最為強大的便是古代的方陣戰術,而對於方陣戰術使用最為熟練的國家,便是三大古典軍事帝國:

希臘,羅馬,中國。

重裝步兵方陣

對於古希臘的方陣戰術,好萊塢電影可以說是描繪的淋漓盡致,這其中最為經典的要數《斯巴達300勇士》,影片中所反映的不僅僅是暴力美學和大尺度的藝術美,更有古典的軍事思想精華。

古典方陣時代(一)——希臘

電影中的希臘方陣

片中的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帶領著300名斯巴達戰士和7-8千其他希臘城邦的戰士一起在溫泉關抵抗薛西斯的波斯大軍,而這些希臘軍隊所憑藉的就是他們引以為傲的重裝步兵方陣。這種步兵方陣由重步兵排成很長的橫隊,縱深8-12排,前三排士兵舉矛對著敵人,後面的人把長矛架在前面人的肩膀上,整個方陣象一隻巨型刺猥一樣,方陣兩翼和前方是輕步兵和少量騎兵掩護。步兵的站位像這樣

古典方陣時代(一)——希臘

而能把這種方陣的作用發揮到最大作用的當然就是片中的主角國家斯巴達,出於戰無不克的目的,斯巴達人將方陣進行了更適合自己的調整,前面是8行超長的重步兵方陣,後面是希洛人組成的輕裝步兵,可以進行遠程投石攻擊,這樣的斯巴達方陣進可攻,退可守,遠近皆可戰。在普拉提亞會戰中,斯巴達人利用這種戰術成功的正面擊退了波斯人,從而在路陸擊敗了波斯。

古典方陣時代(一)——希臘

不過各種戰法總有過時的時候,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驍勇善戰的斯巴達陸軍很難與狡猾的雅典人展開決定性會戰。每當伯羅奔尼撒同盟的軍隊入侵併蹂躪提洛城邦的土地時,雅典人總會躲進他們設置好的高牆城塞中,使得斯巴達軍隊找不到決戰的目標。同時,雅典帝國利用其海軍的絕對優勢,封鎖和襲擾伯羅奔尼撒半島,迫使斯巴達人向波斯帝國求助資金方才穩定戰局。至於雅典人最終的失敗則是其海上帝國在那個歷史時期所暴露出的侷限性所致,斯巴達人雖然最終利用了雅典人的自大和狂妄贏得了這場戰爭,但全新作戰理念在戰爭中所獲得的效益已經宣告了傳統的希臘重裝步兵方陣走向沒落。

古典方陣時代(一)——希臘

斯巴達戰士

公元前371年的留克特拉戰役,底比斯統率艾帕米農達斯利用斯巴達方陣運動遲緩以及對於隊型的過度依賴等漏洞,命令精銳的“神聖軍團”在斯巴達方陣尚未集結完畢時發起衝鋒,不僅使得斯巴達人猝不及防,更致命的是牽制了斯巴達方陣的右翼,使得方陣無法順利完成集結。就這樣,底比斯人利用輕盾兵擊垮了未能形成衝擊陣列的斯巴達方陣,為斯巴達人在希臘世界的領導地位劃上休止符,同時成為傳統希臘重裝步兵方陣戰術衰落的標誌。


古典方陣時代(一)——希臘

底比斯軍隊

長矛方陣

斯巴達衰落後,希臘各邦國開始放棄重裝步兵方陣,一波新的霸權爭霸賽開始了,不過就在希臘邦國內爭得你死我活之時,被稱為“邊緣人”的馬其頓崛起了,在國王腓力二世的改革下,馬其頓採用了與希臘重裝方陣不同的長矛方陣。馬其頓方陣縱深多達16列,當然也會根據實際情況相應減少。前8列士兵猶如一堵長矛形成的牆壁,其衝擊力足以抵禦波斯重裝騎兵的兇猛衝鋒。

古典方陣時代(一)——希臘

馬其頓方陣

後排士兵會配備一些輕武器,包括短劍、匕首,但主要的武器依然是長達7米的長矛。通常64名甲兵組成一個排,4096人組成一個初級方陣。初級方陣跟現代的一個師相同,是自成體系的多兵種作戰部隊,它除了重步兵外,還包括2048名輕裝盾兵,1024名輔助兵和一個1024人的騎兵團,總計8192人。每個聯合方陣由四個初級方陣組成,相當於現代一個小型的軍團,約32,000人。

古典方陣時代(一)——希臘

方陣主力士兵的裝備:撒麗薩長矛、阿斯庇斯圓盾

輔助部隊方面,馬其頓方陣中會摻雜有持盾兵(主要持多律長槍、西福斯短刀和阿斯庇斯圓盾)當然也包括一部分重裝步兵、輕盾步兵、弓箭手、標槍手和投石手、最著名的是亞歷山大大帝倚重的阿格瑞安部隊,這些人來自色雷斯山區,行動敏捷且作戰技巧高超。他們不著盔甲,甚至經常不帶頭盔,全身輕裝只攜帶一捆標槍和短劍作戰,是亞歷山大機動戰的核心之一。

古典方陣時代(一)——希臘

阿格瑞安部隊

馬其頓方陣在作戰時,首先成縱隊行進,士兵間相互間隔半米(相對傳統希臘重裝步兵方陣,增大了間隙)。但進入作戰陣型時,後排士兵依次向左側小跨步,利用前排空隙放平撒麗薩長矛,形成一堵刺牆,跟著號手吹出的音律統一跨步向前推進。前排士兵戰死或倒地,後一排士兵則前移補充空擋。

古典方陣時代(一)——希臘

在亞歷山大大帝征服波斯的過程中,波斯的軍隊無法突破馬其頓的長矛方陣,而亞歷山大卻利用夥伴騎兵和同盟軍騎兵在波斯兩翼,吸引波斯騎兵的注意,在中軍與騎兵的缺口打開之後,阿格瑞安部隊和色薩利重騎兵負責阻擊波斯騎兵,而亞歷山大則親自帶領夥伴騎兵直取大流士三世的中軍,嚇得大流士落荒而逃,波斯軍心潰敗,四散而逃。

古典方陣時代(一)——希臘

夥伴騎兵

在亞歷山大死後,帝國分崩離析,繼任者們互相征伐,雖然各有各的特色,但是中堅力量依舊是馬其頓方陣,繼業者們則開始不斷增加長矛的長度,使其達到了驚人的近7米,這樣長矛方陣更具殺傷力。不過也犧牲了方陣為數不多的機動性。7米的長矛不僅更長難以操作,而且重量也更重,使得士兵體力損耗更為快速。終於,連年的征戰使得馬其頓的精銳盡失,繼任者們不得已只能用東方步兵來補充。而且對於輔助部隊,繼任者們嚴重削減了騎兵的數量,使得戰鬥模式僵化。在西諾塞法拉戰役和第三次馬其頓戰役中,新型的羅馬方陣成功利用地形和陣型的靈活性擊敗了馬其頓方陣,從而終結了古典的西方長矛方陣,從這之後,一個新的方陣時代開始了,這就是羅馬的方陣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