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留美幼童”項目出現意想不到現象,兩個人掀起蝴蝶效應

文|克念

從今天來看,自1871年開啟的“留美幼童”項目,是充滿魔幻色彩的宏大構想,其設想中幾乎橫跨二十年的留學生養成年限,為中國的全球化、多元化、現代化過程注入了充滿想象力的澎湃能量。

這個如今看來似乎是天方夜譚的官方計劃,被當事者一本正經而一絲不苟地耐心執行。數年內,120名10至16歲的中國孩子分四批來到美國,在康涅狄格州(Connecticut)的首府哈特福德(Hartford)安居下來。

清朝官方很快發現,寄宿在普通美國家庭的中國幼童們正在迅速疏離傳統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西化的速度勢不可擋。於是,清廷命令在哈特福德設立“駐洋肄業局”,一方面作為管理留美幼童的最高機關,另一方面定時召集這些幼童集體學習,聆聽最新的聖諭,或者重溫“四書五經”的教誨。

然而,這些年少留學生們對500米外的一棟磚紅色哥特式建築更感興趣——那就是著名的避難山教堂(Asylum Hill Congregational Church)。幾乎所有的留學生都不顧清廷之前頒佈的“不準接觸洋教”的禁令,偷偷進教堂觀摩,有的後來受洗,成了終身虔誠的基督徒,其中就有溫秉忠和牛尚周。前者是廣東新寧縣人,但父親在上海經商,他也在此地出生長大;後者是江蘇嘉定縣人,從小就在上海公共租界讀書。他倆關係友好,經常結伴出遊。

清朝“留美幼童”項目出現意想不到現象,兩個人掀起蝴蝶效應

宋耀如在範德比特大學期間留影,1882 年

哈特福德不過是個小鎮,留學生們如果有休假,更願意到附近最大的城市波士頓去一開眼界。兩地相距100英里,坐火車的話要小半天時間,但也不能阻擋年輕人旺盛的好奇心。就在一次度假中,兩人發現波士頓唯一的一家華人絲茶鋪來了個小學徒宋嘉樹,此人粗通英語,友善熱情,且求知慾旺盛,似乎對美國的一切都充滿著強烈的介入感。

3個年齡差不多都是17歲的少年成了好朋友。溫牛二人向宋嘉樹介紹了對普通美國人和美國家庭的觀感,並分享了信仰基督教後神秘的心靈體驗。當時溫牛二人還不知道僅3年後所有留美幼童都將被朝廷下旨召回,因此他們還在努力備考大學。事實上,他們僅見面幾個小時,宋嘉樹就確定了兩件事:信教,以及讀大學。

他找了個機會跟養父懇切請求,希望得到讀書的機會。這些想法固然十分不實際,因為宋嘉樹受教育程度太低,無論漢語英文都毫無根基,若是從頭培養,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考入大學。而且養父只需要一名店員而不是什麼專家,根本沒必要費心費力讓他去深造。

於是,宋嘉樹做出了一個令他命運發生第三次轉折的決定:逃跑。

他登上波士頓港口的緝私船加勒廷號(Albert Gallatin),成了美國海岸警衛隊的一名現役水兵。在海警隊保存至今的檔案中,宋嘉樹以“Charles Sun”的名字記錄在冊。由於其暱稱為“Charlie”,因此後來也有人叫他作“宋查理”。

清朝“留美幼童”項目出現意想不到現象,兩個人掀起蝴蝶效應

宋耀如像,宋耀如是孫中山親密的追隨者

宋是1879年初加入海警隊的,於1881年3月退伍,在這兩年服役期間,宋嘉樹(或者應該稱其為“宋查理”了)贏得了緝私船的船長加布裡森上尉的喜愛和信任。船長几乎動用了他所有的人際關係,甚至向華府財政部長寫信,推薦宋查理能否得到官費培養。但這一切都無濟於事。倒是北卡羅來納州最重要的新教社團美國南方監理會有意收留他,前提當然是宋首先要入教。1880年11月7日這個星期天,在威明頓的監理會教堂舉行了宋的受洗儀式。據當地媒體報道:“迄今為止,他也許是在北卡羅來納州受洗的第一位中國人。”儀式結束後,宋查理很激動地在教堂裡來回走動,同每位教友握手。媒體報道,“他興奮地告訴大家他是如何找到救世主的,並一再表示他希望返回中國向自己同胞介紹主耶穌的拯救”。

回國傳教誠然是他如今的理想,但也是他同加布裡森船長的一個約定——船長將其推薦給北卡州首富卡爾“將軍”(Julian S. Carr)為義子,後者將作為監護人資助宋查理進神學院深造,條件是宋學成後應回中國為監理會傳教。所以,客觀而言,宋查理不僅無法選擇自己的職業,甚至還因此無法入籍美國。

無論如何,就在20歲那年,宋查理在卡爾“將軍”的資助下進入聖三一學院,成了一名大學生。順便說一句,此學院後來發展成美國南方最著名的杜克大學。到今天,杜克大學還保存著關於宋查理豐富的檔案材料,供後人憑弔或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