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誘導孩子學說話?

甜蜜蜜140805150

大約1歲的時候,寶寶開始能說第一個真正的詞了,並且對於別人說的新詞特別敏感,努力用各種方式搞清這些詞的意思。正因如此,寶寶的詞彙量飛速發展,到1歲半以後,迎來一個“詞彙爆炸”時期,爸爸媽媽會驚喜地發現:“寶寶好像一下子什麼都會了!”

2歲以後,寶寶會說一些複雜的句子了,而且會出現“我”、“你”等人稱代詞,而人稱代詞的出現意味著寶寶的認知發展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大約3歲,寶寶能說長的句子了,並出現了“把”、“了”等功能性的詞彙。這個階段,爸爸媽媽可以為寶寶講講故事,唱唱兒歌,並且多提問,讓寶寶在輕鬆歡樂的氣氛中體驗語言的魅力,讓他感受到語言的聆聽和表達都是非常有趣的。

1~3歲課程單

● 蹦蹦字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不是一開口就會說完整的句子的,而是一個從簡到繁的過程。所以,寶寶一開始說的基本是獨字句和電報句。在獨字句階段,寶寶只會說單個的詞,比如“球”,但它可以表達很多不同的意思呢,比如“這是球”、“我要玩球”、“我看到了一個球”……

1歲半以後,寶寶能把兩個詞合在一起說,表達更完整的意思,比如“爸爸車”、“媽媽鞋”等等,掌握了關鍵詞,交流起來就更方便啦。這裡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寶寶的電報句雖然簡短,但都符合母語的語法特點,中國的寶寶會說“媽媽鞋”,而法國的寶寶會按法語的語法特點說“鞋媽媽”,所以你看,寶寶說話雖然簡短,語法規則使用得可毫不馬虎呀!

● 疊疊詞 寶寶們很喜歡說疊詞,比如把“汽車”說成“車車”,把“吃飯”說成“吃飯飯”,一些父母可能會有疑慮,說疊詞會不會對孩子的語言發展有什麼不利?其實,你大可不必擔心,寶寶學習複雜的發音會有困難,疊詞可以幫助他們先通過語音特徵習得單詞的發音,然後再進行更準確的發音。而且,說疊詞的現象不僅在中國, 在西方國家也是存在的。例如: 西方寶寶會把“water”說成“wowo”,把“ball”說成“bobo”等。

《時尚育兒》雜誌,為孕、0~3歲家庭提供權威育兒、生活消費指南,點擊右上角關注。


時尚育兒圈子

父母堂為您支招

在寶寶學說話方面,父母可以提供如下三種幫助。

第一種幫助:給身邊的每個物體貼上標籤

在寶寶的世界裡,每樣事物都有名字,你可以利用這一點,用你口中說出的話語來為寶寶生活環境中的各個物品“貼上標籤”,指給他看,哪個是奶瓶、杯子、碗、桌子、椅子;告訴他,每天都要穿的東西分別叫做紙尿褲、衣服、褲子、襪子、鞋子;讓他認識自己的小手、小腳、小肚子、臉上的眼鏡、鼻子、嘴巴……

到戶外玩耍時,也可以指指小貓、小狗、花草樹木、車輛房屋等,更不要忽略了人們的稱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哥哥姐姐等,也可以多讓寶寶說一說自己的名字,這樣有助於自我認同感的發育。

第二種幫助:寶寶說的話,你要多聽!多聽!再多聽!

與你對寶寶說話一樣,寶寶對你說的話也很重要,即使你還沒有聽出他說的任何實際詞彙,你也要拿出“我正在認真聽你說話”的姿態,並且回應他,“嗯,好的,很有趣哦!”你提出問題時,也要留一個空檔,等待寶寶的答覆,即使只是幾句聽不懂內容的嘟嘟囔囔,或興奮得肢體動作,哪怕是一個微笑,也是很有價值的。

第三種幫助:將概念演示給寶寶看

讓寶寶摸一摸咖啡杯的外壁,讓他感受到溫暖;再讓寶寶摸一摸冷水,讓他感覺到冷。

將寶寶輕輕抱起來,然後再緩緩放下,或將物品放在高出再拿到地面,讓他感受到上下概念。

將食物或玩具放在盒子裡面,再拿到寶寶面前,讓他感受外和內。

以此類推,大和小、空和滿、溼和幹……此類概念都可以用到演示法,讓寶寶理解得更加輕鬆。


父母堂

嬰兒語言學習理論上要經過兩個階段:接受信息階段和表達信息階段。從學習口語和文字的兩個方面,可以劃分為四個必經步驟:學聽話、學說話,學認字、學寫字。

1歲左右的寶寶,語言處於單詞句階段,寶寶經常發出一些重疊的音,如“抱抱”、“飯飯”、“打打”,結合身體動作、表情來表達他的願望。如說抱抱時,就張開雙臂面向媽媽,表示要媽媽抱。到了1歲6個月左右,孩子能用二三個詞組合在一起,表達意思,這就進入了多詞句時期。開始時能把兩個詞重疊在一起,如“吃飯飯”、“媽媽抱”。快到2歲時,出現簡單句,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如說出“媽媽抱寶寶”,“寶寶吃飯飯”等。在這些發展階段中,孩子用小兒語是因為其語言發展限制了他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有些家長因此以為寶寶只能聽懂這些兒語或覺得有趣,也用同樣的語言與寶寶講話,這樣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過渡到說完整話的階段。

開啟智慧,利用道具輔助

學語言時,磁帶、書籍、電視廣播這些學習媒體是必不可少的。

你不用擔心幾天前孩子背過的一首詩幾天後就忘掉了。背過本身是重要的,這個過程會像刻刀劃過需要雕飾的物件一樣,在孩子的大腦中留下痕跡。在生命發展的早期,看到比看懂重要,聽到比聽懂重要。當所有的東西退去的時候,就留下了一個完美的物質結構的大腦。只要你相信他能做到,他就做到了。只要你像相信一個大人那樣相信孩子,孩子能讓你看到的就遠不止這些。

邊說邊做

一邊說話,一邊做出相應的面部表情,讓寶寶明白你的感受。這個年齡段時,不要戲弄寶寶(其實,哪個年齡段時,都不應該)。如果你一邊擁抱,他一邊說“你是媽媽的最討厭的邋遢鬼”,會把他搞糊塗的,因為你的表情在說:“你是媽媽了不起的寶寶。”

幫寶寶理解你的大概意思,他是否能明白你說的每一個字並不要緊。如果你做好了飯,就把碗盤放到桌子上,向寶寶伸出手說“現在該吃午飯了”,他就會明白他的午飯已經準備好了,並且會自己坐上兒童餐椅。如果沒有那些相應的暗示,寶寶可能不明白“該吃午飯了”的字面意思。他會通過理解這些字重複出現在有幫助的語境下,最終明白它們的意思。

重複寶寶的錯誤語音剛學會說話的寶寶雖然基本上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願望和要求,但是有很多寶寶還存在著發音不準的現象,如把“吃”說成“七”,把“獅子”說成“希幾”,“蘋果”說成“蘋朵”等等。這是因為小兒發音器官發育不夠完善;聽覺的分辨能力和發音器官的調節能力都較弱;還不能正確掌握某些音的發音方法;不會運用發音器官的某些部位。如在發“吃”、“獅”的音時,舌向上卷,呈勺狀,有種懸空感,而小寶寶不會做這種動作,把舌頭放平了,於是錯音就出來了。對於這種情況,父母不要學孩子的發音,而應當用正確的語言來與寶寶說話,時間一長,在正確語音的指導下,發音就會逐漸正確


淺夏初晴139361246

兩孩媽媽來說說我的看法。我們家兩個男孩,一個在1歲時,正式開始頻繁“說話”,而且一開始就表達得非常清楚,一個是在2歲時正式開始說話,也是一開始就表達得非常清楚。我認為:

1、不必刻意“誘導”或者訓練孩子說話

對於一個智力正常、聽力正常、發音能力正常的孩子來說,學會說話,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所以我們不主張對孩子學說話有做所謂的“誘導”,或者做刻意的訓練,那樣反倒會破壞孩子正常的語言環境。

2、孩子說話有早有晚,不必強求

就我們家兩個孩子來說,我們都是用同樣的方法帶孩子,而且和兩個孩子做語言交流的程度也沒有差異,但是他們的說話時間,還是差異很大。

我們認為,這是孩子自身的個體差異,爸爸媽媽沒有必要刻意強求,只要給孩子一個非常好的日常語言環境,孩子或早或晚,都會學會順暢的口語表達,而且在他們開始說話之後,語言能力也並沒有差異。

3、多和孩子做語言交流,給孩子良好的日常語言環境

再深究原因,發現孩子幾乎都是主要由不怎麼跟孩子做語言交流的人長大,比如不喜歡和孩子說話的父母、不和孩子做語言交流的祖輩,或者自己就不太愛說話的保姆。

我們認為,要讓孩子的語言能力得到很好的發展,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大人和孩子的語言交流非常重要,包括:

(1)儘早和孩子說話:我們兩個孩子一出生,我們就和他們說話,比如“咱們吃媽媽奶咯”“咱們去換尿褲”“媽媽/爸爸抱抱”等等。

(2)用規範的口語和孩子說話:跟孩子說話,要用大人之間日常交流的、規範的口語,用詞準確、表達清楚,不要用所謂的“兒語”“嬰語”,因為孩子聽不到準確的口語,那麼等他開口說話的時候,他也就學不會準確地表達自己,而容易說一些大人完全無法理解的話。

(3)無論孩子會不會說話,都和孩子做語言交流:大人容易認為,反正我跟孩子說什麼,他也聽不懂,所以特別容易“悶頭”照顧孩子,不使用語言和孩子交流。比如要抱孩子,一把就把孩子抱起來,根本不說話,要讓孩子做什麼,不跟他說,只抱著他去做。如果大人這樣做,就會大大減少孩子在生活中“聽別人說話”的機會,聽得少,自然學得慢,輸出得少。

總之,對孩子學說話來說,良好的語言環境最重要,你和孩子說得多,孩子會在他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自然地開口說話,如果語言環境不足,再怎麼“誘導”“訓練”,都沒有用處。

真心爸媽:


真心爸媽

作為奶爸建議如下:

1

把他當大人。無論他多小,都要把他當大人一樣與他正常對話,除語速放慢,吐字清晰有力外,其他都不用刻意。千萬不要用疊語,寶寶就是一張白紙,你對他說成人的話他會適應成人話,說兒語他也同樣會形成印象,並在開口時也會用兒語,而且越早形成的習慣越難改正。

2

多與寶寶對話。你不要管他能不能聽得懂,儘管說你的就好了。你正在做什麼,想做什麼,想什麼,看到了什麼,今天天氣怎樣,發生了什麼事,有什麼新聞,家裡發生了什麼……要像和大人聊天一樣不停地和他說,當然不要喋喋不休,要在適當的語境。比如走到十字路口你可以對他說:寶寶,我們在等紅燈哦,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遵守的交通規則。無論他多小,都這樣和他說,等有一天他具備了表達能力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3

語言環境一定要單一。如果你們家的家庭成員來自不同的地方,那麼請為了孩子統一說普通話,包括老人,實在不行只能分開。孩子每天聽到的都是不同的方言,於是乎語言這項技能對他來說無疑複雜了好多倍,甚至讓他感到迷茫和困惑,因此寶寶只好不開口。

4

多給寶寶讀故事和唱歌。給寶寶唱歌讀故事是給寶寶積累詞彙量的最好的渠道之一。千萬不要低估寶寶的任何一項技能,很多時候他能記住你都記不住的東西。很多故事讀的多了自然就記住了,記得多了表達慾望也就強了,自然也就很快會說了。

5

不要給寶寶過早讀唐詩,三字經最合適。很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很早就給寶寶讀唐詩,其實這對寶寶並不是件好事,一來他並不理解其中的含義,二來這樣的格律性東西讀的多了寶寶就厭煩了,長大了會讀了反而不讀了。三字經最適合寶寶,因為三個字一頓對於寶寶來說比較容易理解也便於記憶。我是寶寶一歲四個月開始把三字經當兒歌給他讀,突然有一天我發現我讀前兩個字他就能接最後一個字,而且背到了此六畜人所飼。小學生也只不過教到與絲竹,乃八音。才差八名而已。後來到兩歲一個月,寶寶一覺醒來突然對媽媽說:孝於親,所當執,還說過首孝悌,次見聞……所以,對寶寶一定要有耐心,等到一定的月齡,他一定會讓你驚喜不斷!

6

不強迫寶寶說話。很多家長愛慕虛榮,寶寶學會了說話便四處張揚,見人就讓寶寶說,這對於寶寶來說是極大的傷害。我寶寶從幾個月開始,學會的技能讓他給別人展示都不肯,尤其你用他渴望的東西與他交換時,他更是理都不理。所以寶寶天生的自尊心請一定要保護好!

7

認真傾聽,嚴肅對待。寶寶剛剛學會說話還比較吃力,尤其是開口早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還跟不上他的思維能力,更有甚者寶寶一著急就會口吃了,所以家長們一定要認真傾聽寶寶把話說完,即使口齒不清或者口吃,也千萬不要在寶寶面前表現出任何異樣,所有的疑問和歡喜等情緒都要等寶寶不在的時候再表達,最最忌諱的就是在寶寶面前笑,寶寶會很受傷,從而害怕說話或不說話。還是那句話,不要以為他聽不懂,他真的什麼都懂。

8

媽媽不要一“指”就通。很多寶寶在家不說話,送去幼兒園立馬會說話了,其實不是幼教老師多麼得法,而是家裡人都太瞭解他了,他一個手勢一個動作你就明白他要什麼,自然他不會說。到了幼兒園他說什麼老師都不懂,沒辦法逼得一下子就說出來了。所以,家長們不要太理解寶寶的需要,學著裝一下糊塗和寶寶打一下啞謎真的是一件好事。

9

不要過分依賴電子早教產品。很多早教產品現在研究的相當先進,可以教寶寶跳舞,與寶寶有聲對話,完全是智能化的。但是無論多麼先進也代替不了爸爸媽媽,那畢竟是平面的無任何感情的有聲複製,和你帶著情感的親子互動怎麼可以相比?


麥田守護者16

多跟孩子說話大量的輸入是必須的,另外多給孩子讀繪本講故事,孩子有什麼要求的話儘量讓他自己表達明白,如果自己不說的話,就不要去滿足他這個要求慢慢的孩子就會開口說話。另外跟孩子說話儘量少用車車之類的疊音詞,多用正規的句子形式。估計我家人比較多,然後跟孩子說話說的比較多我家寶寶現在兩歲多能很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我們從一歲左右開始讀繪本,現在每天要讀十本左右有的時候還會更多,現在每天都自己搖頭說我們看的什麼書,把書的名字書的內容他基本都記得。


蝸牛博士

1、當寶寶在開始學說話這個階段,周圍一定要有一個良好的語言氛圍,這個就需要爸媽營造了。家長在這個階段要跟寶寶多說話,不要以為寶寶聽不懂,就不跟寶寶說話,同時也不能說太複雜,要知道,寶寶在這個時間段能接受的只是一些名字,食物,身體,玩具等比較貼近生活的簡單詞語,父母教寶寶的時候也要讓寶寶對事物有認知,比如椅子,要指著椅子,讓寶寶看著,這樣孩子對於什麼是椅子才有一個基礎的形象,時間久了就可以幫助孩子說出椅子這個詞語。

2、同時,年幼的寶寶一開始對於抽象的詞語是理解不了的,因此家長和寶寶說話的時候,需要把所說的話跟動作聯繫結合,這樣對於寶寶的語言發展起到一個關鍵作用。當孩子模仿大人說話時,一般不要打斷孩子,要微笑看著寶寶,應和著。當然,家長要了解這個時候寶寶的發音還不完善,說不清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家長應和寶寶的時候語速要放慢,不斷重複,讓寶寶多聽。

3、當寶寶想要某種東西的時候,這時候家長不要立即就遞給孩子,要讓寶寶一邊指著想要的東西說要什麼,只要孩子發音,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家長們就可以慢慢教,寶寶也就慢慢學會用語言來跟父母要東西了。

4、對於還沒開口叫人的寶寶,爸媽要多跟他們說話,這時可以讓寶寶看著爸媽的口型,通過口型可以增強寶寶的印象,也就可以建立視覺以及聽覺之間的聯繫。當寶寶開口學說話的時候,爸媽們要多示範,鼓勵寶寶發音的時候讀準字,當寶寶用手勢來代替語言的時候,爸媽也不要遷就寶寶,能讓寶寶開口說就開口說。


輕輕愛淺淺笑520

給孩子提供一個豐富多彩的生活環境語言環境,作為家長每天要和他保持交流,可以通過表情及物體讓孩子慢慢的瞭解到家長的意思。還可以每天堅持講故事給他聽,現在這個階段孩子的聽力屬於敏感時期,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最佳時期。家長還要鼓勵寶寶說,在寶寶說完之後,家長要給出相應的回應讓寶寶明白他很棒,這樣可以促進孩子說話的慾望。即使寶寶沒有開口說話,只要用心聽你說話,那就說明他有學習語言的慾望,作為家長一定要抓住這一時期多於孩子互動。


My1373248

看了問題,又看了題主的描述,才覺得自己get到了問題裡“誘導”兩個字的大致意思。題主大概是覺得自己孩子已經14個月大了,可是說話還是baby語言,想讓他能儘快說出大人能懂的話,是這個意思吧?

首先,我想說的是,每個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和發展進程都不太一樣。所以,您家孩子剛14個月,作為父母,不要太著急,心態要好一些。

其次,父母的確可以多多跟孩子交流。多跟孩子說話,多跟孩子對話,多引導孩子去“習得”大人的說話方式,是很重要的。

最後,大人在跟孩子說話的具體方法是可以下一些功夫。比如,多重複;減慢速度,而不是提高音量;用正常的詞語,少用疊詞,比如,說“吃飯”,而不是“吃飯飯”;“喝水”而不是“喝水水”等。當孩子只說了一兩個詞,比如“這個”,父母可以引導他說“哦,寶貝是想要這個,對吧?好,媽媽拿給你!”這樣就能給孩子一整句話的感受,即“我想要這個”來替代“這個”,幫助孩子從詞到句子慢慢成長。

以上,跟您分享,祝您寶寶健康成長!


小公主變形計

引導孩子說話,可以以多聽,多看,多說為原則.

多聽呢,就是早教機多放一些兒歌,故事,國學等給孩子聽,孩子在家玩玩具時,就可以放著,讓孩大音樂故事聲中玩.有時你覺得孩子完全沒有在聽,其實他正在認真地聽.記得當時我兒子玩玩具時,我就給放兒歌,故事啥的,唱著唱著,故事機休眠了,小朋友立馬停下手中的玩具,跑過來摸摸故事機,等它接著唱了,又跑開玩玩具去了.一直這樣反反覆覆.所以不要以為孩子沒聽,堅持放給他聽,某天你會收穫意外的驚喜.

多看,包括看繪本,看動畫,看少兒節目等,主張看繪本.現在有很多繪本,有智力開發的,有情商開發的,有動手動眼能力的等,選擇合適的繪本,和孩子一起看,講給孩子聽,豐富其中的內容.堅持下去,孩子會養成愛看書的愛好,表達能力也慢慢提升.

多說,包括家長多說和鼓勵孩子多說.陪孩子玩時,將玩的內容變成一個小故事,講給孩子聽,看到新鮮的東西,講給孩子聽.講一次二次後,鼓勵孩子講.不要替孩子說話,要什麼需求,有什麼意見,自己表達.


我就是按上面的三點堅持引導孩子說話的,一歲半的兒子已經會說很多話,而且都聽得懂我們說的話了.我相信這都是自己堅持引導教育的結果.所以,不要急,堅持引導,多陪孩子說說,看看,孩子總會成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