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劇中,嚴黨不可能投靠裕王爺,這裡面有三個重要原因

原因一、嘉靖是不會允許嚴黨投靠裕王爺的

1,嘉靖臨終前曾說過:“朕御極四十五載,從來都是一人獨治。”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嘉靖一直奉行著左右平衡之術:使嚴嵩、裕王兩黨在長時間內保持著微妙的平衡,任何一黨都無法獨大。兩黨為了鞏固權力、擴大勢力,不斷向嘉靖討好盡忠,而嘉靖卻居高臨下心手相應,遊刃有餘地玩弄一將眾臣。

2,封建社會,君為臣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是君王的“家天下”,國家更是君王的私有財產。古代這種以等級名分教化社會的觀點被稱作“天理”,所以,嚴黨和裕王無論身份地位如何,他們都應該依正理盡本分,無條件的順從嘉靖的聖意,既要盡忠;又要充當其助手和耳目並以此駕馭百官。

《大明王朝》劇中,嚴黨不可能投靠裕王爺,這裡面有三個重要原因

劇中的嘉靖皇帝

原因二、裕王爺是不會接納嚴黨的

1,嘉靖曾將裕王黨比作清澈的長江,將嚴黨比作渾濁的黃河,所以,當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政見不同時,雙方絕對是背道而馳,很難溝通。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富則偏右,窮則偏左;如是也!

2,在一個地方兩個強者不能相容:嚴黨把持朝政二十多年,一意媚上,竊權罔利,以致權傾皇室,朝中勢力更是早已盤根錯節。但眼下彷彿好景不再,常言道:“長江後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換舊人。”裕王党進學修德,用賢使能,無事荒怠;尤以徐階,高拱,張居正為代表的清流一派更是堅守底線,風雨同舟,以致“倒嚴”業已成為大勢所趨。

《大明王朝》劇中,嚴黨不可能投靠裕王爺,這裡面有三個重要原因

劇中的裕王

原因三、嚴黨不是皇權的附庸和衍生,它的興衰存亡不是皇帝一個人決定的,所以,嚴黨沒有必要投靠裕王爺

1,明朝閹黨其實是皇權的附庸和衍生,是被用來幫助皇權對抗文官勢力的,他們的一切亦都是皇帝給的,但是,皇帝一句話撂倒他們也是很平常的事;呂芳年少入宮,立身服侍嘉靖,雖然深得聖意,官至司禮監掌印大太監,但畢竟只是在嘉靖打盹的時候,代為行使權力而已;自從嘉靖提拔陳洪而取代呂芳之後,他便隨即失勢,樹倒猢猻散。正所謂得之不難,失之必易;如是也!

2,與閹黨不同,嚴黨不是皇權的附庸和衍生;在嚴黨上臺的二十多年裡,他們連絡門生、結黨營私、賣官鬻爵、廣佈黨羽、遍植勢力,操控朝政以致內部官僚腐敗。他們既手握明朝政權,亦培植了掌管東南兵權的胡宗憲。所以,當嚴黨在劫難逃之時,嚴嵩把兒子嚴世蕃找來了,並且口述命兒子寫信給胡宗憲,暗命胡宗憲倭寇不得不剿不能全剿,因為,只要倭寇在胡宗憲就在,有胡宗憲在,嚴黨就可屹立不倒!

3,東南戰事迫在眉睫,而偏偏被大明朝一直依仗的胡宗憲亦被算作嚴黨,所以,嚴黨的興衰、存亡,榮辱很大程度上是由東南戰事決定的,嚴黨雖然使得明朝危在旦夕,但是多年的經營亦使得明朝的命運離不開嚴黨。嚴黨勢力之大,以致很難指揮調度;正所謂尾大不掉,如是也!

《大明王朝》劇中,嚴黨不可能投靠裕王爺,這裡面有三個重要原因

劇中,嚴黨的核心人物嚴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