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稱申城,信陽也稱申城,你知道同一個申字卻相差600年嗎?

上海稱申城,信陽也稱申城,你知道同一個申字卻相差600年嗎?

大家都知道大上海簡稱申,又叫申城,而熟悉信陽市的朋友也知道信陽也簡稱申,也叫申城,那就有朋友問了同一個“申”字的兩座城市有什麼關係嗎?其實這個申字還真讓這一大一小兩座城市有些淵源。

上海稱申城,信陽也稱申城,你知道同一個申字卻相差600年嗎?

信陽世界之窗

上海稱申城,信陽也稱申城,你知道同一個申字卻相差600年嗎?

先說信陽關於“申”字的歷史與故事吧!信陽的申與2000多年前歷史人物申伯侯有關。據歷史記載公元前872年,西周晚期,周宣王封姜方伯為申伯侯於淮河上游,也就是今天的信陽市轄區。申伯侯在自己封地建立了古申國,雖然古申國的具體地點很模糊只有淮河上游的敘述,但信陽民間關於古申國的傳說卻很多,有的還有一些古遺址清晰可見。

上海稱申城,信陽也稱申城,你知道同一個申字卻相差600年嗎?

上海稱申城,信陽也稱申城,你知道同一個申字卻相差600年嗎?

在信陽市平橋區的西北部的淮河岸邊,有一個行政村叫申陽臺。這裡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在古時候申伯侯最先在此地建都,後來因為此地在風水上講不易建囚地,多年後就遷都至東12華里的淮河東岸古謝城,(即現在的平橋區平昌關鎮古城村),隨著時代發展最後才又遷到信陽,有信陽之申源於申陽臺之說。如今信陽人為紀念申伯侯,在師河公園建有申伯樓一座。

上海稱申城,信陽也稱申城,你知道同一個申字卻相差600年嗎?

上海稱申城,信陽也稱申城,你知道同一個申字卻相差600年嗎?

從這一傳說中我們可以看到申陽臺至今還遺存的護城河,而且申陽臺就建在淮岸邊之南,申陽臺這個名字也有千年的歷史。在申陽臺的西部有一小山狀的封土堆,傳說是申伯侯最初的宮殿,也有說是古墓的。據老人講解放前這個土堆上有座廟,廟前有石羊、石馬等物,還有很多青石條碑。可惜這些東西在六七十年代時的“破四舊”和大鍊鋼鐵中都給燒燬了,廟也扒了,沒有留下任何有價值的考證。唯有那座土封臺千百年來依然如故,不管這個傳說是否屬實,信陽的申確實源於申伯侯這是有歷史考證的。

上海稱申城,信陽也稱申城,你知道同一個申字卻相差600年嗎?

再說上海的“申”的來歷,這個申也源於一個人,他就是戰國時期名滿天下的四公子之――春申君黃歇,他是戰國時的黃國人(即現在信陽市潢川人),是楚國公室大臣,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公元前241年,春申君封地由淮北12縣改封吳地,其家族也隨之遷離黃國故城來到吳地,即:今上海、蘇州一帶。

上海稱申城,信陽也稱申城,你知道同一個申字卻相差600年嗎?

春申君在吳地14年,他最早“治水入江,導流入海”,為紀念他治水的功績,就將他率先治理拓浚的河道稱作“黃歇浦”,後因吳淞江淤積嚴重,河道日小,而“黃歇浦”則逐漸演變成太湖入海的主要通道,明朝以後,黃歇浦也就易名為黃浦江。這就是上海簡稱“申”的來歷。所以上海又名申城。

上海稱申城,信陽也稱申城,你知道同一個申字卻相差600年嗎?

從追尋歷史可以看出,雖然上海和信陽兩個城市都稱申城,也都源於先人的名字,但信陽要早於上海多年;也有人問申伯侯與春申君的關係,其實這兩人之間是沒有相關聯關係的,因為申伯侯要先於春申君600多年,把他們放在同一個時期是違背歷史事實的!如果要說有淵源的話那就是申伯候封地在信陽,而春申君出生於信陽,這個“申”字與信陽故地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