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義軍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最後又為什麼消失在長河中?

倔強的函數

歸義軍是唐朝西北河西地區漢人為反抗吐蕃統治,迴歸唐朝而建立的義軍。

在唐朝大部分時間裡,青藏高原上的吐蕃政權都是唐朝的頭號勁敵。唐玄宗時期,唐朝在西北設立有河西、隴右、北庭、安西、朔方五大節度使,其主要的防禦對象就是吐蕃。

唐天寶十五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西北邊軍內調,兵力空虛,吐蕃趁機大舉進犯。到了763年安史之亂結束時,唐朝隴右地區已經為吐蕃所佔據,河西、安西、北庭則還在唐朝控制中。但安史之亂結束並不意味著唐朝恢復了西北邊防,就在安史之亂結束的同一年,吐蕃軍隊長驅直入,一度攻陷長安。764年,唐朝又爆發僕固懷恩之亂,唐河西節度使最後的兵力在此次動亂中消耗殆盡,結果當年河西節度使駐地涼州(甘肅武威)落入吐蕃之手。766年,吐蕃又攻陷甘州、肅州。至此,河西走廊的五大重鎮只有瓜州和沙州還在唐軍手中。

776年,吐蕃又攻陷瓜州。在此境況下,守備沙州的唐朝軍民又奇蹟般的堅持了12年,到了788年,彈盡糧絕的唐軍被迫投降。河西全境淪陷。

唐河西隴右地區的淪陷,導致當地百萬唐人淪入吐蕃統治之下,稱為“沒蕃人”,處境十分悲慘。

吐蕃對當地漢人推行強制蕃化政策,在當地實行吐蕃式的部落制度和奴隸制度,所有漢人都被迫淪為某一部落的屬民,地位等於奴隸。吐蕃還強迫漢人改穿吐蕃服飾,學說蕃語、赭面紋身。當時“河洛沸騰,……並南蕃之化,……撫納降和,遠通盟誓,析離財產,自定桑田。賜部落之名,佔行軍之額”,落蕃漢人從此不得不形遵辮髮,體美織皮,左衽束身,垂肱跪膝,內心銜怨含恨近百年而無路申屈。

842年,吐蕃贊普朗達瑪毀滅佛教,被僧人刺死,由於朗達瑪無子,死後吐蕃宮廷發生了王子云丹與約松之間的奪位之戰,進而引發了全面內戰。

吐蕃內戰導致吐蕃在河西、隴右地區的勢力也分成兩派展開爭鬥。吐蕃在河隴地區的最高長官,東道節度使尚思羅擁護王子云丹,但吐蕃洛門討擊使論恐熱與擁護王子約松的勢力達成同盟,舉兵將尚思羅擊殺,自封吐蕃國相,控制了河隴地區。

吐蕃鄯州節度使尚婢婢不服論恐熱,表示“我國無主,則歸大唐”。他認為,論恐熱只是試圖篡位的國賊,吐蕃政治混亂,已經無法挽救,不如舉族歸順大唐,才是生路。

於是,尚婢婢一面與論恐熱交戰,另一方面,公開鼓勵河隴地區漢人起義歸唐。唐會昌三年到會昌五年,尚婢婢軍一再大敗論恐熱,並向河湟地區各地發出檄文,號召這一地區的落蕃唐人後裔起義迴歸唐朝。

“婢婢傳檄河、湟,數恐熱殘虐之罪曰:“汝輩本唐人,吐蕃無主,則相與歸唐,毋為恐熱所獵如狐兔也”!

此時論恐熱屢戰屢敗,勢力大減。在這一形勢鼓舞下,848年,出身沙州漢人大族的張議潮率眾起義,一舉收復沙州、瓜州,開始了推翻吐蕃在河隴地區統治的大業。張議潮起義對論恐熱勢力造成重大打擊,立即受到尚婢婢的歡迎,兩者結成了同盟關係,共同對論恐熱部作戰。

849年,尚婢婢由於輕敵,在與論恐熱作戰中遭到慘敗,此後,張議潮部隊成為對論恐熱作戰的主力,原尚婢婢部將拓跋懷光等人轉而歸屬張議潮。尚婢婢本人則帶領餘部三千人向西逃亡到歸義軍控制下的瓜州地區,受到了歸義軍的庇護。

到大中五年(851年),張議潮所部已經收復了河隴地區十一個州,當年,張議潮派其兄張議潭奉十一州地圖入朝,上報唐廷,被封為歸義軍節度使,十一州觀察使。不過,值得指出的是,這十一州中,歸義軍直接控制的只有沙、瓜、甘、肅、伊五個州,其餘六州都在歸附歸義軍的親唐派吐蕃勢力(前尚婢婢部將拓跋懷光等)手中。

此時,河西只有原唐河西節度使駐地涼州還在吐蕃手中。張議潮先是率兵擊敗了吐谷渾、回鶻等勢力,解除後顧之憂,之後從大中十二年(858年)開始,張議潮率領漢、蕃兵馬七千人向吐蕃在河西地區的統治中心涼州發起攻擊,經過三年苦戰,終於將其攻克,論恐熱僅率三百人倉皇逃離。866年,拓拔懷光攻克廓州,擒殺論恐熱。張義潮派出張季顒、拓拔懷光將論恐熱首級和繳獲的器械鎧甲進奉唐廷,吐蕃政權在河隴的勢力至此徹底崩潰滅亡,歸義軍勢力達到鼎盛。

歸義軍勢力的強大引起了唐朝中央的恐懼,唐朝廷開始採取對歸義軍防範和壓制的政策。他們命令歸義軍退出涼州,從山東天平軍調兵八千人鎮守涼州,設立涼州節度使管轄周邊地區。又將隴右地區劃歸天雄軍節度使管轄。至此,原屬歸義軍的十一州(加上涼州是十二州)被縮減到沙、瓜、甘、肅、伊五個州。

由於不願意與唐朝中央發生衝突,歸義軍遵命退出了涼州,不久後,唐朝又把張議潮召入長安。此後,歸義軍地盤逐漸縮小,內部也發生內亂,張氏家族被曹氏家族取代。從漠北遷入河西的回鶻人佔領了甘州、肅州,建立甘州回鶻汗國。西州回鶻佔領了伊州,到了宋朝初年,歸義軍地盤只剩下沙州和瓜州。

五代時期,中原動亂,沒有能力干涉西北局勢。宋朝建立後,由於陷入與遼國的戰爭,同樣無力收復西北失地。在此期間,歸義軍一直向中原各王朝稱臣,使節往來不斷。公元1031年以後,歸義軍的記載從史書上消失了,其最終究竟滅亡於何時,滅亡於誰仍不清楚。分析可能是被回鶻滅亡,也可能是被西夏滅亡。


談史說事

張議潮創立的“歸義軍”是在“安史之亂”後,唐朝由盛變衰時期,由漢人武裝創立的保護河西地區的地方藩鎮武裝。

(1)歸義軍政權的總體評價

從848年到1036年的188年間,歷經晚唐、五代十國、北宋(中前期)三個時代。這一時期漢人政權由統一到分散再到統一的歷史,“歸義軍”政權在周圍都是少數民族政權下“硬挺”了168年,對於保護河西地區的漢文化起到了關鍵作用。

然而,晚唐和北宋兩個“統一”政權,對於“歸義軍”的處置較為錯誤,其實,“歸義軍”雖然屬於藩鎮勢力,但因為其處於“孤立”地位,本該受到更多支援。但晚唐、北宋政府藉助“歸義軍”因為是漢人地方政權,一心追求“正統認可”而故意拿著該政權,也是該政權難以做大的一個重要原因。

(2)“歸義軍”問題何以研究不多

至於研究不多主要是三個因素。

因為,其政權最終被消滅,直到明朝建立後方才重新被納入漢人政權中。在三百多年曆史中,不要說“歸義軍”政權,就是西夏政權的歷史都被淹沒在歷史。

再加上該地區所在的環境,對“歸義軍”的研究並不算興盛,同樣“西夏史”也同樣不算興盛。這是我國曆史研究的短板之一——只重經濟、政權中心地區,不重邊疆史研究。

另外,對於“歸義軍史”的研究,涉及我國曆史學界乃至整個中國文化的“恥辱”問題。“歸義軍”的歷史幾乎都在“敦煌學”中。“敦煌學”的載體——敦煌寶藏卻是我國曆史的悲哀、恥辱。

張議潮出征圖

敦煌寶藏於1900年被發現,總計5萬多卷,其後被寶藏看守者王道人勾結各國強盜給予盜賣、盜挖而去。目前國家圖書館內藏有1.6萬件(1910年時有8000多件,後經回購、受捐贈等有此數目),其餘都被世界各大圖書館保存。目前,整個敦煌學存在著:國外研究力量和能力大於國內的現狀。

再加上,大多數研究都是研究老百姓比較關注的地區。所以,沒辦法“歸義軍”問題只能依靠熱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