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這兩篇課文,可能會伴隨我們一生

今天想分享我一直以來的一個閱讀體會。

我初中語文課本用的是人教版,那時候看一篇文章都覺得很長,語文書在初中學生的心中又大又厚。

老師上課講的非常機械,作家背景介紹、字詞、文章分段、主題思想,基本上一篇文章就過去了。

但即使這樣,我還是被兩篇文章給打動了,一篇是《爸爸的花兒落了》。

初中的這兩篇課文,可能會伴隨我們一生

01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爸爸的花兒落了》是一篇林海音的小說,選自《城南舊事》,小說的背景是1923年到1929年間的北平。《城南舊事》營造了一個濃郁的京味氣氛,它所描述的北京城鄉習俗、雜糧麵食製作、民間諺語傳說、土語方言以及衚衕街坊裡的趣聞軼事,都活現了一個老北京的面貌。《爸爸的花兒落了》就是《城南舊事》的最後一章。

新建的大禮堂裡,坐滿了人;我們畢業生坐在前八排,我又是坐在最前一排的中間位子上。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紅色的夾竹桃,是臨來時媽媽從院子裡摘下來給我別上的,她說:“夾竹桃是你爸爸種的,戴著它,就像爸爸看見你上臺時一樣!”

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嚨腫脹著,聲音是低啞的。我告訴爸,行畢業典禮的時候,我代表全體同學領畢業證書,並且致謝詞。我問爸,能不能起來,參加 我的畢業典禮?六年前他參加了我們學校的那次歡送畢業同學同樂會時,曾經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後也代表同學領畢業證書和致謝詞。今天,“六年後”到了,我真 的被選做這件事。

爸爸啞著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說:

“我怎麼能夠去?”

但是我說:

“爸爸,你不去,我很害怕。你在臺底下,我上臺說話就不發慌了。”

“英子,不要怕,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那麼爸爸不也可以硬著頭皮從床上起來到我們學校去嗎?”

爸爸看著我,搖搖頭,不說話了。他把臉轉向牆那邊,舉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然後,他又轉過臉來叮囑我:

“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學校去,這是你在小學的最後一天了,可不能遲到!”

“我知道,爸爸。”

“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並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大了,是不是?”

“是。”我雖然這麼答應了,但是覺得爸爸講的話很使我不舒服,自從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遲到過?

……

噹噹噹,鐘聲響了,畢業典禮就要開始。看外面的天,有點陰,我忽然想,爸爸會不會忽然從床上起來,給我送來花夾襖?我又想,爸爸的病幾時才能好? 媽媽今早的眼睛為什麼紅腫著?院裡大盆的石榴和夾竹桃今年爸爸都沒有給上麻渣,他為了叔叔給日本人害死,急得吐血了,到了五月節,石榴花沒有開得那麼紅, 那麼大。如果秋天來了,爸還要買那樣多的菊花,擺滿在我們的院子裡、廊簷下、客廳的花架上嗎?

爸是多麼喜歡花。

每天他下班回來,我們在門口等他,他把草帽推到頭後面抱起弟弟,經過自來水龍頭,拿起灌滿了水的噴水壺,唱著歌兒走到後院來。他回家來的第一件事 就是澆花。那時太陽快要下去了,院子裡吹著涼爽的風,爸爸摘一朵茉莉插到瘦雞妹妹的頭髮上。陳家的伯伯對爸爸說:“老林,你這樣喜歡花,所以你太太生了一 堆女兒!”我有四個妹妹,只有兩個弟弟。我才12歲……

我為什麼總想到這些呢?韓主任已經上臺了。他很正經地說:“各位同學都畢業了,就要離開上了六年的小學到中學去讀書,做了中學生就不是小孩子了,當你們回到小學來看老師的時候,我一定高興看你們都長高了,長大了……”

於是我唱了五年的驪歌,現在輪到同學們唱給我們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我哭了,我們畢業生都哭了。我們是多麼喜歡長高了變成大人,我們又是多麼怕呢!當我們回到小學來的時候,無論長得多麼高,多麼大,老師!你們要永遠拿我當個孩子呀!

……

我撿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頭的廚子老高從外面進來了,他說:

他為什麼不說下去了?我忽然覺得著急起來,大聲喊著說:

“你說什麼?老高。”

瘦雞妹妹還在搶燕燕的小玩意兒,弟弟把沙土灌進玻璃瓶裡。是的,這裡就數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對老高說: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上了大學,再讀一遍《城南舊事》,讀到結尾,才體會出這篇文章的味道,再看一遍還是會被感動。

小孩子對成長的想像卻是喜憂參半的:“我們是多麼喜歡長高了變成大人,我們又是多麼怕呢!當我們回到小學來的時候,無論長得多麼高,多麼大,老師!你們要永遠拿我當個孩子呀!”長大是一種勇氣和承擔對自己的,對他人的,是一種責任能力的驗證。同時,長大也意味著再也不能以孩子的眼光單純地感知和描述周圍的世界,是一種權利的喪夫和被剝奪。

在經過不無憂傷的思考後,小英子終於完成了自己的蛻變,意識到“這裡就數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以從來沒有過的鎮定和安靜面對父親病危的消息。從此以後,小英子將要應對生活中出現的任何變故。(在現實世界裡,13歲喪父的林海音跟著年輕的寡母,照顧著年幼的弟、妹,在遠離故鄉的北京度著艱辛的歲月。)

與“花兒”有關的字句在這篇文章裡反覆出現,井不是偶然的,它不僅僅指爸爸有種花的愛好。文章中一再提及的夾竹桃、玉簪花、石榴、茉莉、蒲公英等,很容易讓我們想起萬物復甦繁花似錦的春天,這一方面代表了生命的可能,另一方面又象徵著人生的初始階段,這樣一來,“花兒”便成了一種時間的標誌,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像花開自有花落一樣,“落花”是一個音別,是生命中必然要經歷的一個時刻,因此它契合了本文的兩大主題──爸爸的生命和英子的童年的終結。在整體上它也回應了《城南舊事》前四個故事的結局:故事的主人公都以不同的方式離“我”而去。

對生命來說,死亡是不可重複的;但對重年來說,告別卻是另一個不同的開始,雖然它並不必然指向一個光明快樂的未來,卻總是值得每個人去嘗試的;就此而言,“落花”的意象稍稍沖淡了父親的死亡可能有的悲痛意味,沒有將作品僅僅處理成“痛夫”的主題,這樣,課文結尾的兩句話才顯得感傷。悵憫但絕不絕望: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己不再是小孩子。

童年的結束也許並不像《爸爸的花兒落了》這樣總以某個重大事件為標誌,很多時候它可能是在你不曾注意到春天的花開。秋天的葉落時悄悄遠去,令人在成年後的回味中低迴不己。

初中的這兩篇課文,可能會伴隨我們一生

02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

但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另一篇很打動我的文章是:《紫藤蘿瀑布》

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

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彷彿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這裡春紅已謝,沒有賞花的人群,也沒有蜂圍蝶陣。有的就是這一樹閃光的、盛開的藤蘿。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

“我在開花!”它們在笑。

“我在開花!”它們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開、下面的待放 。顏色便上淺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澱下來了,沉澱在最嫩最小的花苞裡。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那裡裝的是什麼仙露瓊漿?我湊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沒有摘。我沒有摘花的習慣。我只是佇立凝望,覺得這一條紫藤蘿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緩緩流過。流著流著,它帶走了這些時一直壓在我心上的關於生死的疑惑,關於疾病的痛楚。我沉浸在這繁密的花朵的光輝中,別的一切暫時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

這裡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忽然記起十多年前家門外也曾有過一大株紫藤蘿,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從來都稀落,東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掛在樹梢,好像在試探什麼。後來索性連那稀零的花串也沒有了。園中別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種了果樹。那時的說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麼必然關係。我曾遺憾地想:這裡再也看不見藤蘿花

過了這麼多年,藤蘿又開花了,而且開得這樣盛,這樣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壯的盤虯臥龍般的枝幹,不斷地流著,流著,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裡滿裝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

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

《紫藤蘿瀑布》是當代女作家宗璞的一篇借景抒情散文。宗璞一家,在“文革”中深受迫害,“焦慮”和“悲痛”一直壓在作者的心頭。此文寫於1982年5月,當時作者的小弟身患絕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於家庭中,見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睹物釋懷,由花兒自衰到盛,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恆。

隨著作者的思緒,回首那不堪的十年動亂,把眼前的美好與過去的黑暗聯繫到一起,你就會感到一種深沉的悲哀。正如作者所言,那是一種壓在心上的“焦慮和悲痛”,那是對往昔被毀壞的幸福生活的追憶。可以說,當作者細緻地觀察這素樸的紫藤蘿時,當作者一筆一筆勾畫著這紫藤蘿的神態時,在她心中一定翻湧迴盪著一曲深沉的歌。因為,只有經歷過黑暗的人,才會在璀璨的生活面前目眩神搖,只有遭受過苦痛的人,才會如此珍視這生活的浪花。因此,儘管在這幅精緻的圖畫之中,作者沒有大力張揚、肆意宣洩感情的心曲,但是,當人們觀察著《紫藤蘿瀑布》的每一個細部時,必然會體味到作者傾注其間的一種深沉而歡樂的旋律自天而降,瀰漫於《紫藤蘿瀑布》的整個框架之中。

文章最後點明瞭主題:“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原來那使紫藤蘿花如此美麗與繁盛的仙露瓊漿,就是“生命的酒釀”啊!看到這裡,讀者自然會想到,人亦如花,時代的洪流總會沖走種種令人不快的過往。只要你也加快腳步,張起生命的風帆,在這閃光的時代中航行,你也會再次盛開,你也會是組成那燦爛瀑布的一朵浪花,不是嗎?

初中的這兩篇課文,可能會伴隨我們一生

03

很多年後我們再回頭看,

那這樣一股美好而動人的生命力量,

會在我們心中再次浮現。

我想說的是,為什麼這兩篇文章好,以及為什麼它們能影響我們一生。

她們的共同點都在於:林海音和宗璞都嘗試去觸碰人世間的真、善、美,去發掘生命的無限和個體的完善,這是人生在世上最重要的東西,無論在哪個時代也不會改變。

也許你會發現她們的經歷都有相似處,遭受最愛的人離去的痛苦,生活中的欺騙與打壓……但,換一個人來,真的就能如她們一樣寫出這麼美好、蘊藉豐富的文章嗎?

肯定不是的。能寫出這種文章的人,需要有一顆對親近生命、留心生活中每一點滴幸福瞬間的童心,需要有對愛與美的追求,需要能把悲痛消化化為更巨大的能量,在文字中才能展現出來。能讀懂這種文章的人,需要對生活有豐富的經歷,需要有一顆敏感的心能對他人苦痛感同身受,需要不被世俗的塵囂汙染。

我很慶幸,在初中課本上有這樣兩篇文章,他們不關注所有的大道理:團結、公平、正義,他們也不教導你好好讀書、孝順父母,他們是人性最美好的流露,是作家一輩子只能寫一次的文章,他們會從你讀到的那一刻起就給你種下一顆種子,當時不懂,沒關係。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很多年後我們再回頭看,那時可能遇到了與作者同樣的苦楚,或者人生中也有一些事無法跨過,那這樣一股美好而動人的生命力量,會在我們心中再次浮現,他是一個作家留給我們精神的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