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寧夏與陝西為何都有個“三水縣”?

精靈Jae

歷史上,寧夏與陝西為何都有個“三水縣”?

今陝西咸陽市旬邑縣原名三水縣,是址在今寧夏吳忠市同心縣紅城水古城兩漢時期的三水縣,連同其縣的設置、縣名、人口,一併遷徙了過去的。也就是說,今旬邑縣的根在今寧夏吳忠大地上,北魏後世代居於旬邑縣之人,其祖先極可能生活在今吳忠同心縣一帶。


兩個相距千里的 “三水縣”

寧夏吳忠市同心縣下馬關鎮西北部的大羅山腳下有個紅城水村,分上垣村和下垣村,上垣村有座古城,即紅城水古城,這裡是兩漢時期的三水縣故址。


陝西省咸陽市有個旬邑縣,從北魏至民國年間也叫三水縣。1964改名為旬邑縣。旬邑縣自明萬曆九年(1581年)至上世紀末,曾8次編修縣誌,但對旬邑縣歷史上長達1400多年名為三水縣之淵源不甚了了。


這兩個遠隔千里的地方所涉及之“三水縣”,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淵源呢?

據考證,兩漢時址在今紅城水的三水縣,和北魏以後址在今旬邑縣的三水縣,二者之間不簡單地只是命名上的相同,而是有著血脈相承的淵源關係。即址在今陝西咸陽市旬邑縣的原三水縣,是址在今寧夏吳忠市同心縣紅城水古城兩漢時期的三水縣,連同其縣的設置、縣名、人口,一併遷徙了過去。也就是說,今旬邑縣的根在今寧夏吳忠大地上,北魏後世代居於旬邑縣之人,其祖先極可能就生活在今吳忠同心縣一帶。


公元前120年 寧夏“三水縣”出現

我國的西北地區上古代屬雍州之地,這是一個很大的地域,幾乎囊括了今天的陝、甘、寧、青諸省區。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天下,實行郡縣制,分全國為36郡,今寧夏地區屬北地郡(郡治在今甘肅寧縣西北)。公元前205年,漢高祖派兵攻克北地郡,仍建北地郡(郡治在今甘肅慶陽北之馬嶺)。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徙內地70餘萬災民到地饒人少的河套以南屯耕,使這一片人口稀少的地區出現了“冠蓋相望”的初步繁榮景象。這年,設置了安定、天水、西河等5個都尉屬國,用以安置歸降的匈奴,其中安定屬國都尉在三水縣。這是所見史料中最早提到“三水”。至於這個三水是何時所設,還是早已有之,尚無史料可考。


公元前114年,朝廷又將北地郡西南部析出一些縣設置了安定郡。其時,北地郡治馬領,領有馬領、直路、靈武(今寧夏賀蘭西北)、富平、靈州、咰衍(今寧夏鹽池北)、方渠(今甘肅環縣南經)、鶉孤、弋居(甘肅寧縣南)、廉(今寧夏銀川西北)……等19縣,人口有20多萬;而安定郡治高平(今寧夏固原)領21縣,有14萬多人口。


新消息報

寧夏在歷史上有個三水縣,但現如今已不存在。

陝西三水縣,1914年因和廣東三水縣重名,改為栒邑縣。

旬邑縣,隸屬於陝西省咸陽市,位於咸陽市北部,東接銅川市耀州區,北依甘肅正寧,南傍淳化,西臨彬縣。


寧夏三水縣和陝西三水縣是有淵源的。

寧夏三水縣在西漢期漢武帝時設立,管轄範圍包括如今寧夏同心縣下馬關鄉北紅城水古城。
據史料記載,北魏以後由於一些原因,寧夏三水縣連同其縣的設置、縣名、人口,一併遷徙了到了陝西。也就是說,現在陝西的栒邑縣是從寧夏同心縣一帶遷移過來的。

好了,各位這下該明白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