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脾胃虛弱會有哪些表現?

潮流匯研究所

寶寶臟腑嬌嫩,形氣未充,很容易就感受外邪,如果後天之本脾胃的功能不好,不能給予身體足夠的能量,就更容易出現發育遲緩身體瘦弱等問題,而這將會是個惡性循環,為什麼呢?
一般很難想到出現呼吸系統疾病和飲食有聯繫吧?其實,呼吸系統的問題,多是肺氣防禦能力差,外邪容易侵襲人體導致的。正常肺氣強壯的孩子,能夠把外邪抵擋在體外,這樣就不容易外邪侵襲人體。那麼,為什麼有的孩子會肺氣防禦能力差呢?中醫認為,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脾胃之氣的狀態。五行中,脾屬土,肺屬金,土生金,即脾土生肺金,通俗的理解就是:當我們脾胃功能強大的時候,吃下去的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很快就能轉化為我們的正氣,也就是脾胃能夠將有形之物轉化為無形之氣,而正氣能夠有力地抵禦外來的任何病邪——細菌、病毒等,敵不入內,所以肺系統功能就強壯。可是,現在很多孩子,因為飲食不節,脾胃受傷了,肺繫系統也就會跟著出現問題,這是孩子容易感受外感疾病的一個根本原因。加之寶寶喜歡吃肉不喜歡吃青菜,脾胃的運化能力有限,吃多肉則容易無法運化,則出現積食,積食以後,胃內食物停留,胃氣就不能下行。胃氣不得下行,則心火也無法下降,上焦受阻,火停上焦,上焦會越來越熱,所以,如果孩子一感冒,就容易咽喉腫痛等熱像。總而言之,孩子的外感,多數情況下可能都是由於脾胃功能先出了問題。現在物質生活好了,這也成為現代兒童疾病的一個主要病因。寶寶的生長,脾胃更是主要的,因為所有的營養物質,都要脾胃吸收並運化到全身,如果脾胃失調,無法吸收運化營養物質,則身體的成長,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歸根到底,只有人的脾胃強大,人體的防禦部隊才會強大,才不容易病。這也是為什麼說脾胃是人的“後天之本”,照顧好寶寶脾胃,讓他變得健健康康,白白胖胖!

如果想看更多育兒知識文章,可以下載媽媽網輕聊app,給生活加點料。


媽媽網

“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小兒生長髮育是否良好,與脾功能關係密切。我們先看中醫角度,脾的兩大主要功能對孩子的影響。

脾主運化。

脾的運化功能主要是表現在運化水谷精微和運化水溼兩方面。水谷精微,就是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孩子吃的飯,要在脾的作用下消化、吸收,再輸送到全身各處。脾功能健旺,孩子吃飯香,消化好,自然身體壯實;反之,如脾功能差,就算吃再多有營養的東西,孩子也消化不了,更得不到足夠的營養補充。

運化水溼是指脾參與水液的代謝,如脾虛,水溼運化功能失常,孩子會患很多病症,比如水溼停在肺,就會咳嗽、咳痰;停在腸道,就會腹瀉,生長髮育也會受到影響。

脾主統血。

脾還有攝血、生血的作用。一方面,脾能夠統攝和控制血液在血管正常運行,防止血液溢出脈外;另一方面,脾可以化生血液,也就是把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轉化為血液。如果孩子脾虛,必定會血虛,也就是營養不良性貧血。

那麼,孩子生長髮育過程中,父母怎樣判斷孩子是否脾胃虛弱呢?

一、脾胃虛弱,孩子容易積食。

小兒脾胃常不足,這是很多爸媽帶孩子看中醫的時候聽到的一句話。其實小兒脾不足,並不是病,而是一種生理狀態。因為小兒身體發育尚未完善,脾的形質和功能尚未完善,而孩子生長髮育對營養的需求又較多,這就使得脾功能顯得更加不足。如果爸媽稍有餵養、調護不當,小兒脾常不足的生理特點,很容易使孩子走向“脾虛”的病理階段。

二、孩子過胖或者過瘦都是脾胃虛弱造成的。

很多爸媽發愁,我家孩子挺能吃的,但吃多少就是不胖。也有的爸媽一肚子苦水,我家孩子看著胖乎乎的,身體老不好,經常生病。其實,孩子過胖或者過瘦一般都是脾胃虛弱造成的。

孩子脾胃功能不好,吃進去的食物不能很好消化吸收,孩子容易瘦,這個相對好理解。

有些孩子胖乎乎的,吃飯也挺能吃,還喜歡吃一些高脂肪的食物,這樣消化不了的食物積滯在身體裡,特別容易生內熱,上火,一旦受涼,很容易感冒發燒。

三、孩子不愛吃飯,厭食、偏食情況嚴重。

對於很多爸媽來說,給孩子吃飯幾乎是頭等大事!又想讓孩子營養跟得上,還要考慮孩子愛吃不愛吃,愁死了。厭食、挑食嚴重的孩子,幾乎都是脾胃不和導致的。

我們從脾和胃的功能去看一下。在消化功能的區分上,胃主納腐,脾主運化。也就是說胃負責消化,脾負責吸收。脾和胃的特性幾乎是相反的,胃喜潤惡燥,而脾卻喜燥惡溼。脾胃配合的好,則脾能夠替胃分擔一些燥熱,而胃也能夠替脾分擔一些水溼。但如果脾胃虛弱,或者長期飲食不合理,造成脾胃失和,這樣孩子的消化吸收就出現問題,孩子不想吃飯,沒精神,還容易生病。

四、孩子經常肚疼,通常脾陽虛弱。

村裡老人們常說“傻小子睡涼炕,全憑火力壯”,但很多孩子,稍有不注意,受涼了,就會腹痛、嘔吐、腹瀉。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容易腹痛的孩子,脾陽不足,不能剋制寒氣,這樣一旦肚子受涼,就經常會出現腹痛、嘔吐等情況。脾陽不足的孩子,通常手腳也是涼的。

如果孩子經常有腹痛的情況,爸媽別因為腹痛不劇烈,或者能夠自行緩解就掉以輕心,這很有可能是脾陽虛的表現,需要儘快調理,否則不僅影響孩子身體發育,甚至還會影響智力發育。

五、脾胃虛弱的孩子經常拉肚子。

對於大多數孩子,腹瀉是生病的時候才會有的病態。但是有些孩子,拉肚子卻成了“常態”。即使爸媽再注意飲食和保暖,孩子還是會莫名其妙的拉肚子。

這些孩子往往面色發黃,很瘦,身體也不解釋,手腳冰涼。腹瀉一般發生在吃完飯以後,拉的就是吃的食物,而且並不是很臭。拉肚子時輕時重,反覆發作,也沒什麼明顯的誘因,這種“莫名其妙”的腹瀉就是脾虛造成的。

六、常得口瘡的孩子,脾胃不足。

很多孩子經常容易容易出現口腔潰瘍,孩子太小,又不會說話,只能不停的哭鬧,又吃不進去東西,爸媽真著急。

說到口瘡,很多人都會以為是上火了,給孩子吃點下火的藥,結果,口瘡沒下去,反而更嚴重。口瘡容易反覆的小孩,都是脾胃失和,引起心脾內熱,就會外發為口瘡。如果爸媽沒有對症下藥,不僅口瘡好不了,還可能更加刺激孩子的脾胃。

七、常感冒,容易發燒的孩子通常是脾肺虛弱。

脾主運化,在抵禦風邪入侵的時候,肺部是首當其衝,如果脾的運化功能失衡,不能保證正氣充足,肺部就容易被風邪入侵,孩子就容易感冒發燒。

如果發現孩子有上述的七種情況,爸媽應該帶孩子找中醫調護一下脾胃,對症下藥,寶寶脾胃才能更健旺。另外注意飲食均衡,避免挑食、偏食。爸媽也可以給孩子在家多做小兒推拿,長期堅持,對孩子各器官協調有很大幫助的。脾胃功能調和,孩子吃飯才能香,消化好了,身體發育才能幫幫的,還不容易得病!

我是多寶媽,國家健康管理師。專注健康育兒、實用育兒知識分享。歡迎關注、點贊、分享!

帶娃的那些事

很多家長常抱怨,我家孩子怎麼那麼容易生病,天氣變化易得病,流感來了躲不過。

作為易患病孩子的家長,每到流行病高發期就精神緊繃,各種防護措施都用了,還是沒有逃過去,卻不知是脾胃在作怪。

那麼什麼是脾胃問題?是指胃的消化功能和脾的吸收功能出了問題,進而影響到了身體營養的輸送,而出現的氣血不足、運化失調等情況。

今天我來列舉一些孩子因脾胃問題出現的典型症狀,家長們可以參考以便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

首先是脾虛問題,包括脾陰虛、脾陽虛、脾虛帶溼。形成原因大致有被家長過多進補或吃了過多垃圾食品及家長不良情緒影響到了孩子使得孩子學習壓力過大等。

1,精神狀態差、貧血臉色差、口唇色淡不紅潤,已經長牙了還容易流口水。

2,身體瘦弱或虛胖四肢無力,容易疲憊倦怠,不喜歡運動甚至討厭多走路。

3,睡眠質量差易出汗,個子長得慢,睡覺時不安靜,多動來動去。

4,氣短乏力、頭暈,手腳易冷,常大便不成形且有粘溼不易沖洗。

其次是脾胃不和,包括胃強脾弱、脾虛胃熱、脾胃虛弱、脾胃虛寒。多由飲食不當,偏食不忌口、吃飯時情緒受到影響、保暖問題沒有做好等原因。

1,脾氣變得越來越大,時常煩躁鬱悶,面色萎黃,舌淡苔白。

2,胃口差飯量小,食後胃滿腹漲,噯氣噁心甚至嘔吐,常出現身體消瘦。

3,飲食稍加不注意會出現腹瀉,有時大便先幹後稀,小便渾濁。

4,口淡無味或出現口苦、口膩、口臭等情況,影響食慾。

5,容易出現過敏、感冒、咳嗽、哮喘等病,也常發生感冒後久咳不止。

6,偏食肉類而積食,後造成發熱、上火、咽喉腫痛、便秘等情況。

中醫講“冬病夏治”能很好地詮釋我們平時給孩子做好脾胃養護的重要性,脾胃好是身體健康的根本,也是長壽的重點,關於養好脾胃的食療與藥物方面我就不多加贅述。

重點講一下對孩子非常實用且有效的捏脊方法,即兩手沿著脊柱的兩旁,自下而上用食指與拇指把皮捏起,邊提捏邊向前推進。時間上不宜過長,5分鐘左右就可以,選擇睡前做效果更佳。此方法通過刺激後背穴位而達到調理臟腑,健脾理肺,提高免疫力、有效減少感冒咳嗽的發生。


百世樂活

脾乃後天之本,是身體氣血生化的源頭。對於嬰幼兒來說,它們生長髮育所需要的一切營養物質,都是通過脾胃來化生的。但是嬰幼兒臟腑嬌嫩、脾胃功能尚未發育完全,極易被飲食或外邪所傷。

孩子脾胃虛弱的表現

大便幹或大便中夾雜有未消化的殘渣,肚子脹,腹瀉,不想吃東西,身體過於消瘦或肥胖,面色暗黃,經常感冒,睡覺時嘴巴微開或眼睛微睜。

脾胃虛弱食養是關鍵

1、龍眼。

龍眼是補脾胃、養營血之藥。

2、山藥。

山藥是補脾益氣的食物,嬰幼兒多食山藥有益於發育、生長。

健脾和胃推拿療效好

推三關100-300次,補脾經200次,運內八卦100次,揉四橫紋3-5分鐘,揉腹5分鐘,捏脊3-5遍,點按脾俞、胃俞各20次。

脾胃虛弱的調理是需要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媽媽注意在日常飲食中不要讓孩子暴飲暴食,合理的飲食是養好脾胃的關鍵。


小孩脾胃虛弱的症狀如腹瀉、便秘、咳嗽、溼疹、感冒、微量元素缺乏、營養不良等等,因此養胃健脾成為父母們的重要任務。脾虛易感 “小兒食慾不振,經常感冒,甚至一個月要反覆感冒幾次,這種孩子經常生病,反覆患呼吸道感染,孩子也很痛苦,身體瘦弱,往往伴有營養不良,貧血,佝僂病等。脾虛易感的小兒通常表現為生長髮育較正常兒童差。並會出現自汗盜汗,夜啼,厭食,頭髮稀疏缺少光澤,面色蒼白,或萎黃,大便不凋(或乾燥或不成形),倦怠乏力,手足不溫,或手心熱,經常感冒,咳嗽等症狀。

食療:

蓮粥:。蓮子粳米水適量煮粥。振脾胃虛弱患。也可以用小米山藥粳米加水適量煮粥。山藥和小米都有調理脾胃之功效兩者加起事半功倍。

按摩健脾胃手法:

艾葉健脾胃法:

一、一穴見效:中脘

溫和灸中脘

取穴原理:嬰幼兒消化不良是嬰幼兒消化器官發育不完整、消化液分泌不充足、酶功能不完善、胃及腸道內粘膜柔嫩又因飲食不當造成的一系列症狀。中脘是胃之募穴,胃和脾相表裡,艾灸中脘,可溫補脾胃,幫助小兒消化。

艾灸方法:點燃艾條,對準中脘,距離皮膚1.5~3釐米處,溫和施灸。每日1次,每次10~15分鐘,3~5天為一個療程。

二、配穴輔助:足三里

溫和灸足三里

取穴原理:足三里穴有理脾胃、調氣血、助消化、補虛弱的功效,可加強消化系統功能,促進消化。孩子消化不好,經常灸足三里就可以得到調理。

艾灸方法:點燃艾條,對準足三里,距離皮膚1.5~3釐米處,溫和施灸。每次10~15分鐘,每日1次,3~5天為一個療程。注意:艾灸時溫度不易過燙,避免燙傷寶寶。時間不易過長。建議在三歲以前不要灸艾條。艾灸時放塊姜隔熱。

八珍膏:羅大倫博士在他的書中說過八珍膏具有健脾胃助消化之功效。具體八珍膏裡面添加有麥芽山楂等對寶寶很有宜。最主要的還是帶著寶寶多運動。運動有助於增強體質又幫助消化。寶寶消化了飯也就吃多了,飯吃的多寶寶的胃腸也慢慢的胃腸較好也減少生病的機率。






嵐媽育兒說

中醫講脾胃是人體的後天之本,對於孩子的生長髮育影響很大。一般兒童時期經常脾胃虛弱,主要表現為消化不良,嘔吐,肚腹脹,身體消瘦,臉色萎黃,舌質淡或淡紅,舌體胖或有齒痕,睡覺不安穩,容易發燒等積食症狀。

首先我們可以從孩子的胃口來看:

如果孩子的胃口不錯,但是排便次數和排便量增加,吃完飯會立馬去廁所大便,那麼多數為脾胃虛弱,且偏內寒導致。

如果孩子的胃口不好,經常便秘,有時2-3天才排便一次,且大便乾燥,那麼多數為零食吃太多,飲食無規律,且偏內熱導致。

媽媽還可以通過看孩子的舌頭質地和舌苔狀況辨別孩子的脾胃狀況,每天早上觀察寶寶的舌苔情況最佳。

脾胃虛弱的寶寶脾胃不能正常運化水溼,水停留在舌內導致舌質胖大,且與牙齒擠壓,邊緣形成齒痕,舌質淡或淡紅色。若舌苔發黃,則體內有熱,若舌苔焦黃,體內寒氣很重,若舌苔厚膩且白苔厚膩,就是脾胃狀況不佳。健康狀態良好的寶寶舌苔薄而白,且溼潤。

其形成原因主要為餵養不當,如過度營養,沒有及時添加輔食或者輔食添加不當,無母乳餵養,夜間進食過度,零食吃太多等;也有先天因素,比如早產,多胎,自身生理特點等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