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著名的美食“莜麵栲栳栳”為什麼要叫“栲栳”這個名?

手機用戶81499391929

“莜麵栲栳栳”是山西著名的麵食小吃,起源於隋末唐初,至今已有1400多年了,據說李世民父子太原起兵,就用這道麵食犒勞三軍,“栲栳”就是由“犒勞”演變而來的。 還有一種說法是,“莜麵栲栳栳”因外形似農家專門用來打水或裝東西的一種用具——“笆斗”,民間叫“栲栳”而得名,其中“栲”是植物的泛稱,“栲栳”指用竹篾或柳條編成的盛物器具。

“莜麵栲栳栳”製作時,用手掌將和好的莜麵在光滑的板面上推捲成筒狀,長寸許、薄如葉、色淡黃。之後挨個並排放置在蒸籠內,形似蜂窩,蒸熟即食。吃時最好蘸以羊肉或蘑菇湯,味道更是鮮美。“栲栳栳”吃起來堅韌、醇香,食後經久不餓,已成為人們特別是小孩、學生的常食零食。

“莜麵栲栳栳”製作極講究,必須四熟兩蒸,各道工序缺一不可。蘸料一般有兩種。愛吃羊肉的蘸清蒸羊肉汁,羊肉汁也要上籠蒸熟,佐料十分講究,火候要到位。不愛吃羊肉的可以蘸上油炒辣椒或蔥油鹽醋等,別有一番風味。


山西晚報

莜麵主要生長在高寒地區,這種植物在山西很多地區廣泛種植。所以,在山西,莜麵有很多種吃法,其中比較有特色的一種就是“莜麵栲栳栳”,而且,關於“栲栳”這個叫法,有很多歷史傳說。但本人作為一個山西人,覺得比較靠譜的是下面這種。

相傳,李淵李世民父子起兵太原,便用莜麵這種當地的麵食犒勞三軍,一舉成功,建立了唐王朝。“犒勞”諧音“栲栳”,這種叫法就這樣在民間廣為流傳。後來這種美食也傳至晉、陝、蒙、冀、魯等地,成為北方很多地區的一道名食。

莜麵栲栳栳的做法比較複雜,用手指在比較光滑的面板上,將和好的莜麵劑子搓成薄薄的長條,然後沿著手指繞成一個圈,一個個整齊的碼在籠屜上,就像蜂窩一樣,蒸熟後可以澆上肉臊子或者西紅柿醬食用,也可以加菜再炒一遍食用。總之,味道一級棒。


太原晚報

此是民間傳說,但莜麵栲栳栳在山西民間除了是家常美食外,確實還有犒勞親朋貴賓之意。在雁北和呂梁山區,人們賦予吃莜麵栲栳栳以“牢靠”、“和睦”等美好象徵。每逢老人壽誕、小孩滿月或逢節待客,多以此進餐。山區有些人家婚配嫁娶時,新郎新娘也要吃,意謂夫妻白頭到老。年終歲末時更要吃,以祈全家和睦、人運亨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